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诗集--->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梳理(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梳理(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诗集     发布时间:  2024-04-29    点击:  345 次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梳理

网上有关“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梳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种树郭橐驼传 知识梳理 一词多义 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通假字

(1)字而幼孩 “而”通“尔”,你的

(二) 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名:叫……名字

(2) 病偻,隆然伏行

病:患……病

(3) 甚善。名我固当。

名:称呼

(4) 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类:像

号:称呼

(5) 早实以蕃

实:结果实

(6)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掐,抓破

(7)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仇:仇视,谋害

(8)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长寿

(9) 字而幼孩

字:养育

(10) 移之官理

官理:做官治民

(11) 而卒以祸

祸,受到祸害

(12)传其事以为官戒

传,作传。

2、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观游:此处引申为园林游览业

3、名词作状语

(1)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每日,一天天地

(2) 旦视而暮抚

日:在早上

暮:在晚上

4、名词、形容词、动词使动用法

(1) 以致其性焉尔

致,使……达到

(2) 非有能硕而茂之也

硕,使……壮硕

茂,使……繁茂

(3)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使……提早

蕃,使……多

(4)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祸,使……受灾祸

(5)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兴旺,多

安:使……安定

(6) 鸣鼓而聚之

鸣,使……鸣响

5、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

(1) 驼业种树

业,以……为职业

2. 种树郭橐驼传 词的整理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病偻 (脊背弯曲) 2、甚善,名我固当 (本来) 3、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仿效 4、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滋长,繁殖,生长得快 5、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勉励 6、早织而缕 线,这里指纺线织布 7、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使(我们人口)兴旺 8、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戒鉴 9、其莳也若子(种植,移植) 10、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更换) 11、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 12、移之官理(治,统治) 13、字而幼孩(养育) 13、遂而鸡豚(成,养大) 1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早饭) 二、通假字 (1)既然已 “已”通“矣”,了 (2)字而幼孩 “而”通“尔”,你的 三、一词多义 1、业: 驼业种树 以……为职业 术业有专攻 职业,技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学业 以共济世业 事业,功业 若业为吾所有 已经 2、如: 莫能如 及,赶得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 到……去 日初出大如车盖 好像 洛阳亲友如相问 如果 公屡促之,必如约 按照 3、性: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本性 凡植木之性 性质、方法 性行淑均 性情 4、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道理、方法 当户理红妆 整理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治理得好 5、尔:官命促尔耕 你们 君尔妾亦然 这样 无他,但手熟尔 罢了 非死则徙尔 表示肯定语气 6、病:故病且怠若是 困苦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生病 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毛病,不足 7、虽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连词,虽然) 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 (连词,即使) 8、因 :因舍其名 (连词,表示承接,于是) 以为号焉 (连词,表示结果,于是) 击沛公于坐 (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乘机) 9、且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连词,而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副词,将近)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连词,况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副词,姑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 四、词类活用 1、名我固当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2、驼业种树 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3、且硕茂早实以蕃 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实 4、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抓 7、鸣鼓而聚之 聚,动词的使动词法,使……聚集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故乡人号之“驼” (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的人;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

2、既然已 (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3、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4、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六、句式 1.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 2.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 七、难句翻译 1、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译:所以都非常困苦而且疲乏。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 2、吾又何能为哉 译: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 3、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译: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偷地察看仿效,都不能赶上他。 4、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译:把你种树的道理,转用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 5、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译: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 6、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译:这不是说得很好吗?我问养树,却得到了养民的办法。

3. 秋水 病梅馆记 种树郭橐驼传的文言整理 通假字 一次多义 词类活用 句

秋水 一、通假字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 “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 “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 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 2.名作状 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名作状,向东 顺流而东行 东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 3.形作动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 穷 形作动,尽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多 形作意动,认为…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存乎见少 4.形作名 美 形作名,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三.一词多义 1.之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我之谓也 结构助词,的 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 伯夷辞之以为名 结构助词,五帝之所连 2.于 介词,在 至于北海 动词,到达 吾非至于子之门 介词,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比 莫大于海 介词,由于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3.以 动词,认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介词,凭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连词,来 伯夷辞之以为名 4.为 动词,认为 以为莫己若'者 介词,用 不可为量数 动词,取得 伯夷辞之以为名 5.若 望洋向若而叹曰(海神名,名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动词) 6.闻 闻道百/且夫吾尝闻(听到,动词) 少仲尼之闻(学识,名词) 7.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副词) 始吾弗信(开始,名词)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省略句 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 东面而视 (省略主语)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 3.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方存乎见少 拘于虚也 笃于时也 束于教也 4.定语后置句 闻道百 5.宾语前置句 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又奚以自多 介词宾语前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五.古今异义 1.至于北海:至于: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

今义:专指地名“北海”。 2.百川灌河: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面 古义,脸。

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于是:古义,这个时候。

今义,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5.东面而视:古义,脸朝东。

今义,东边。 6.计中国之在海内:古义,黄河流域一带。

今义,即指中国。病梅1. 古今异义: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智力, 古: 智:智慧 力:力量。 今: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2.一词多义: ⑴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

而江浙之梅皆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名词作形容词,病态的,做“梅”的定语。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⑵欹、疏、曲 梅之欹之疏之曲。 “ 欹”、“疏”、“曲”三字都是 形容词,倾斜、稀疏、弯曲。

梅以曲为美”, “以欹为美”, “以疏为美”, “ 欹”、“疏”、“曲”三字都是形作 名,倾斜的枝干、稀疏的枝叶、弯曲的枝条。 (3)为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作为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做 3.常用虚词: ⑴以 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

把、拿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来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可以:能够 (另一说法是:以,按,“以”后省略“之”,代病态的审梅标准。)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把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来:用来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凭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把 以求重价。

来、用来 以五年为期。 用、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来、用来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来:用来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来:用来 ⑵之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

的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的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的 梅之欹之疏之曲。 取消句子独立性 (语法上失取独,翻译时仍可写“的”,如汪钰明《文言文三行编排本》就是这样。)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的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的 而江浙之梅皆病。 的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的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取消句子独立性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它:代指病梅 纵之顺之。 它:代指病梅 必复之全之。

它:代指病梅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的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

它:代指病梅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的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的 4.特殊句式 。

4. 急求《病梅馆记》、《种树郭橐驼传》、《促织》的文言知识疏理

《病梅馆记》 词性活用 A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使……屈。

病,使……成病态,弄成病态) 夭其稚枝(夭,使……弯曲) 纵之顺之(复,使……顺天性) 必复之全之(顺,使……恢复。全,使……保全) B意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泣,为……泣) C形容词用作名词 以欹为美(欹,(枝干的)倾斜) 一词多义 [病] A名词 君之病在肠胃(重病《扁鹊见蔡桓公》)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弊病,缺点,《训俭示康》) B动词 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而江浙之梅皆病(有病态,本课) C形容词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捕蛇者说》) [业] A名词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事业,功业《隆中记》) 武陵人以捕鱼为业(职业,职守《桃花源记》)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学业《乐羊子妻》) B副词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已经《黄生借书说》)实词 A 爱:1.吝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2.爱护;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B 兵:1.兵患;则洛阳必先受兵(书《洛阳名园记》后) 2.兵士;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书《洛阳名园记》后) 搏:1.拍,击;水石相搏(石钟山记) 2.抓;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 北:1.溃败的军队;追亡逐北(过秦论) 2.北面 病:1.害了……病;病偻(种树郭橐驼传) 2.困苦;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 C 从:1.跟从;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听从;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3. 朝:1.早晨;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2.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朝拜;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传:1.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流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出:1.超出;无出其右者(促织) 2.拿出;因出己虫(促织) 重:1.重新;添酒回灯重开宴(琵琶行) 2.重视;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 3.更加;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行) 辞:1.不接受;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 2.言辞;抗辞慷慨(《指南录》后序) 3.辞别;何辞为(鸿门宴) 4.避免;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D 得:1.得到,发现;得双石于潭上(石钟山记) 得其尸于井(促织) 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2.能够;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 于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3.抓到;市中游侠儿得佳者(促织) 4.收获;冀万一之得(促织) 道:1.道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风尚;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3.路: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指南录》后序) 4.取道;到海安(《指南录》后序) 5.路途;到中手自抄录(《指南录》后序) 顿:1.立刻;顿非前物(促织) 2.跺;顿足失色(促织) 度:1.估计;予自度不得脱(《指南录》后序) 2.考虑;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当:1.执掌,主持;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2.处在;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 3.应当;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E F 负:1.使……承担责任;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背着;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廉颇蔺相如列传) 4.违背;决赴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5.仗着,凭借;秦贪,负其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复:1.再:亦不复以儿子为念(促织) 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2.覆盖:复之以掌(促织) 3.恢复:成子精神复旧(促织) 4.重复:成反复自念(促织) 5.还;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 发:1.打开;窃发盆(促织) 2.挖开;探石发穴(促织) 3.毛发;无毫发爽(促织) G 故:1.原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2.所以;故臣复取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故不我若也(种树郭橐驼传) 故遣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3.旧交;沛公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4.特意;故遣将守关者(鸿门宴) 故作不良计(孔雀东南飞) 5.旧的;其土欲故(种树郭橐驼传) 知是故人来(孔雀东南飞) 6.还是,仍然;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顾:1.但是;顾吾念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 2.回头看;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3.看;成顾蟋蟀隆虚(看) 环顾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 4.只是;顾吠者犬耳(梦游天姥吟留别) 过:1.经过;折过墙角(促织) 2.超过;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3.过错;然雪与日岂有过哉(梦游天姥吟留别) 4.过分;言者皆大过(梦游天姥吟留别) 5.度日;愈不可过矣(梦游天姥吟留别) 固:1.牢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作者: 轻语灯边 2006-9-22 17:22 回复此发言 --------------------------------------------------------------------------------2 H版1—4册语文:古文整理*一词多义 2.据点;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 3.险固:自以为关中之固(过秦论) H 候:1.标志;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书《洛阳名园记》后) 2.看,观察;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书《洛阳名园记》后) 惑:1.疑惑;惑而不从师(师说) 2.糊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忽:1.忽然;忽闻门外虫鸣(促织) 2.忽视;不可忽也(促织) 更:1。.。

5. 急求《病梅馆记、种树郭橐驼传、促织》的文言知识疏理

《病梅馆记》 词性活用 A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使……屈。

病,使……成病态,弄成病态) 夭其稚枝(夭,使……弯曲) 纵之顺之(复,使……顺天性) 必复之全之(顺,使……恢复。 全,使……保全) B意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泣,为……泣) C形容词用作名词 以欹为美(欹,(枝干的)倾斜) 一词多义 [病] A名词 君之病在肠胃(重病《扁鹊见蔡桓公》)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弊病,缺点,《训俭示康》) B动词 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而江浙之梅皆病(有病态,本课) C形容词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捕蛇者说》) [业] A名词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事业,功业《隆中记》) 武陵人以捕鱼为业(职业,职守《桃花源记》)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学业《乐羊子妻》) B副词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已经《黄生借书说》) 实词 A 爱:1。

吝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2。爱护;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B 兵:1。

兵患;则洛阳必先受兵(书《洛阳名园记》后) 2。兵士;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书《洛阳名园记》后) 搏:1。

拍,击;水石相搏(石钟山记) 2。抓;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 北:1。

溃败的军队;追亡逐北(过秦论) 2。北面 病:1。

害了……病;病偻(种树郭橐驼传) 2。 困苦;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 C 从:1。

跟从;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听从;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3。

朝:1。 早晨;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2。

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朝拜;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传:1。

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 流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出:1。

超出;无出其右者(促织) 2。拿出;因出己虫(促织) 重:1。

重新;添酒回灯重开宴(琵琶行) 2。重视;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 3。

更加;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行) 辞:1。不接受;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 2。

言辞;抗辞慷慨(《指南录》后序) 3。辞别;何辞为(鸿门宴) 4。

避免;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D 得:1。 得到,发现;得双石于潭上(石钟山记) 得其尸于井(促织) 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2。

能够;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 于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3。 抓到;市中游侠儿得佳者(促织) 4。

收获;冀万一之得(促织) 道:1。道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

风尚;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3。路: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指南录》后序) 4。

取道;到海安(《指南录》后序) 5。路途;到中手自抄录(《指南录》后序) 顿:1。

立刻;顿非前物(促织) 2。跺;顿足失色(促织) 度:1。

估计;予自度不得脱(《指南录》后序) 2。 考虑;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当:1。

执掌,主持;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2。处在;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 3。

应当;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E F 负:1。 使……承担责任;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

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背着;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廉颇蔺相如列传) 4。

违背;决赴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5。 仗着,凭借;秦贪,负其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复:1。再:亦不复以儿子为念(促织) 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2。

覆盖:复之以掌(促织) 3。恢复:成子精神复旧(促织) 4。

重复:成反复自念(促织) 5。还;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 发:1。

打开;窃发盆(促织) 2。 挖开;探石发穴(促织) 3。

毛发;无毫发爽(促织) G 故:1。原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2。

所以;故臣复取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故不我若也(种树郭橐驼传) 故遣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3。 旧交;沛公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4。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鸿门宴) 故作不良计(孔雀东南飞) 5。旧的;其土欲故(种树郭橐驼传) 知是故人来(孔雀东南飞) 6。

还是,仍然;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顾:1。但是;顾吾念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 2。

回头看;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看;成顾蟋蟀隆虚(看) 环顾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只是;顾吠者犬耳(梦游天姥吟留别) 过:1。经过;折过墙角(促织) 2。

超过;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3。 过错;然雪与日岂有过哉(梦游天姥吟留别) 4。

过分;言者皆大过(梦游天姥吟留别) 5。度日;愈不可过矣(梦游天姥吟留别) 固:1。

牢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作者: 轻语灯边 2006-9-22 17:22 回复此发言 --------------------------------------------------------------------------------2 H版1—4册语文:古文整理*一词多义 2。 据点;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 3。

险固:自以为关中之固(过秦论) H 候:1。标志;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书《洛阳名园记》后) 2。

看,观察;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书《洛阳名园记》后) 惑:1。 疑惑;惑而不从师。

6.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翻译

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

大凡种植树木的方法是:它的根要舒展,给它培土要均匀,它带的土要是旧的,给它筑土要紧密。已经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

将它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把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再去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因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什么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抑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不是有什么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如果不是过分就是不够。

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得是松是紧,这样树的天性就一天比一天远离了。

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仇恨他。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啊,其实,我又有能特别做些什么呢?”。

7.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常识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一、通假字

1、既然已 矣。2、早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 尔。

二、古今异义

1、不抑耗其实而已 它的果实。副词,实际上。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小民。品行较差的人。

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用它作为。认为。4、既然已 既,已经;然,这样。

三、词类活用

(一)名作动

1、名我固当 名字。命名。 2、驼业种树 职业。以……为业。

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手指甲。用手指甲划。4、故乡人号之“驼” 称,叫

5、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长官。治理。 6、而卒以祸 灾祸。造成祸患。

7、其筑欲密 捣土用的杵。捣土。 8、早实以蕃 果实。结果实。

(二)名作状

1、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一天天 2、旦视而暮抚 早上,晚上

3、旦暮吏来而呼曰 早晚

(三)形作动

1、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保全

(四)使动用法

1、遂而鸡豚 使……成长 2、非有能硕茂之也 使……硕大,茂盛

3、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使……蕃盛 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使……蕃,使……安

5、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使……尽,发展

(五)动词作状语

皆争迎娶养 争着

四、文言句式

1、固不我若也 宾语前置 2、移之(于)官理(省略句)

3、好烦(发)其令(省略句)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宾语前置,以何)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也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事迹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此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文章先写橐驼的命名、橐驼种树专长和种树之道,然后陡然转入“官理”,说出—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上半篇为橐驼之传,目的是为下半篇的论述张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种树之道的类比和引申,前宾后主,上下相应,事理相生,发挥了寓言体杂文笔法的艺术表现力。

本文共五段,一、二段介绍传记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技术特长。这二段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给文章带来了光彩色泽。

在《庄子》书中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如《养生主》《德充符》中都写到失去单足或双足的人,《人间世》中则写了一个怪物支离疏;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柳宗元写这篇传记,把这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可见柳宗元不仅在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继承了《庄子》的观点,连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灵活地吸取了《庄子》的写作手法。

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这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但作者这样写仍是有所本的。在《庄子》的《应帝王》和《天道》中,都有这样的描写,即人们把一个人呼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都不以为忤,反而欣然答应。这同郭橐驼欣然以橐驼为名是一样的。这种描写实际上也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的思想,即认为“名”不过是外加上去的东西,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实质,所以任人呼牛呼马,思想上都不致受到干扰波动;相反,甚至以为被人呼为牛马也并不坏。

后一小段写郭橐驼种树的特异技能。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作者在后文没有写郭橐驼种树的移栽易活的特点,只提到栽了树不妨害其成长的这一面。其实这是省笔。盖善植者必善移树,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所以这里为了使文章不枝不蔓,只点到而止。在这一小段的收尾处还布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读者从这儿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驼种树到底有什么诀窍。而下文却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这里,作者已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这个道理从下面两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第三段是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前后是正反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

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这就回答了上段的问题,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这两层对比写法,句式富于变化。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用押韵的辞句,使重点突出,系从《庄子·马蹄》的写法变化而出。从介绍橐驼的种树经验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观点同老庄思想还是有差别的。柳是儒、道两家思想的结合,他并不主张一味听之任之的消极的“顺乎自然”,而是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下的积极的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做到认识树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规律的业务。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面讲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过渡到第四段。

四、五段是正面揭出本旨,实为一篇之“精神命脉”。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这个“养”字很重要。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也就是后来欧阳修说的“涵煦之深”。这才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也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下面是我我为您准备的“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1

郭橐驼虽然是一个种树之人,但是却在勤耕细作之中发现了万事的发展规律,这和他细致的观察和良好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郭橐驼这个人,他虽然患有驼背的毛病,脊背弓起,弯腰而行,就好像骆驼一样,乡人们都嘲笑他,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放弃自己,看不起自己,反而愉快地接受了外号。尽管上天给了他那样的外貌,他也没有去埋怨,只是顺从地接受了现状,并且调整了心态,也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他活的很好,至少他是快乐的。或者说,因为他的心胸开阔,因为他的心态,他比大多数人要活得快乐。

人们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总是和付出努力分不开。然而,现实中汗水固然重要,可往往成败的关键则是我们的心态。

成功的关键在于心态,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的结果只是使自己与目标背道而驰。牛顿在剑桥大学期间,由于鼠疫爆发,被迫返回家乡。然而正是他在家乡的两年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发明了微积分等重大成果。而之后牛顿却走向了功名利禄,纵使长时间埋头于书籍与实验室之中,其后的研究也再没有之前的辉煌可言。

目标固然重要,可是若以一颗浮躁的心去探索未来的希望,则无异于揠苗助长,正如同《种树郭橐驼传》中他人种树的方法。目标犹如种树,需要我们抱以平常之心,自然之心方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老子说“道法自然”讲究“无为而治”才是治的最高境界。人生的目标需要我们以自然平和之心予以对待,既要避免急功近利也要懂得水到渠成的道理,我们的人生便可到达天性自然。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2

郭橐驼把种树做行业,凡是长安为了玩赏而种树的富豪人家,和卖果营生的人,都争先地请他来奉养。看郭橐驼种的树,时常有迁徙的,却没有不活的,并且硕大茂盛,早生果实,又是繁多。别的种树人,虽是照样的仿着他做,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的。

有人去问他种树的秘诀,他回答道:“我不是能够使树木不死,并且繁茂;不过能够顺从树木的天性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方法:它的根本要舒畅,它的培养要平稳,它的泥土要旧;它的筑护要密;既然种好了,不要动它,不要虑它,离开了不要再时时的回顾;种的时候很谨慎,种好了就像抛弃一样,那么它的天然性格可以保全,所以我不过不去妨害它的生长罢了,不是教它早生果实并且繁多的。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泥土不旧;这培植的时候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即使不是这样的人,便又因爱它太殷勤,忧它太过分,朝看夜摸;已经离开了,还要回来再看;更厉害的人竟掐破它的树皮,来验它的死活,摇它的树根,来看土的疏密,因此木的天性一天一天的远离了。虽说爱它,其实害它;虽说忧它,其实与它为敌;所以不能及我。我又哪里有别的能力呢?”

我听见种树的方法,就知道养人的道理。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种树郭橐驼传》。

文中讲到:郭橐驼的种树秘诀在于他只把根基做好。在种树之初,他对待树木就像对待婴儿一样细心呵护,比如:把树根舒展,把土培实、培匀等等。在栽好后,就像丢弃它一样不管它,让它的本性得以充分发挥。这不也正是育人的道理吗?

就拿我们来说吧,小学阶段行为习惯的培养就像种树之初一样,正是要打好根基的重要阶段。只要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长大就能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

比如,独立性的培养。现在,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家长精心呵护着我们,但是如果不及早放手,过度的溺爱,写作业陪着,上下学接送,课外班陪读……以至于十几岁了还未洗过一次衣服,做过一次饭,这样等到长大了一定是一事无成。如果真是这样,还能说父母是爱我们的吗?

种树如育人。家长们,请重点培养我们的好行为、好习惯吧,只要把根基做好,我们一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4

爱迪生说,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由此可见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韩婴说,贤母使子贤也,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尤其是幼儿的影响最大。其次就是学校教育了,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要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是必备的基础;要使青少年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要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要使青少年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并养成时时自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整,使自身不断完善;要使青少年逐渐懂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

但在有些时候,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因此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了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就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传记里讲了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种树本领优于常人。人们赞叹他能把树种得这样高大茂盛,而他认为自己的种植方法很简单,就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得以实现自身的习性,就能茂盛发展。

让每个人主动发挥出自身的潜力特质、自觉开发出自己的兴趣能力。“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如果再把这培植树木的道理推衍到培育人才上面,那么,最好的育人,也是“顺其自然”,就是能“因材施教”。

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人就是丰子恺。丰子恺爱子女众所周知,他一生有三子四女,许多漫画作品就是以他的子女作为描绘的对象,儿童们为他的漫画作品提供了他们理解的世界,这些画风幽默的作品,实则也探讨了放在如今也仍然值得人们深思的教育问题。他的漫画《某种教育》让人看了觉得十分的讽刺,一个模子里做教育,制定一套优秀的标准,老师们就像糕点师傅一样,努力把每个孩子往“优秀”的模版里套,这样才是“完美的作品”。

但这真的是我们作为父母想要给到孩子的教育吗?

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用50种方法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孩子。

有远见的父母和教育者都应该明白,人生而不同,如同花草植物,只有清晰认识其不同特性,因性施肥浇水,因材施教,才能开出最娇艳的花朵,结出最甜美的果实。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都是把自己最好的都给到孩子,但若是硬把一个孩子往不适合的模子套和培养,对孩子到底是磨砺还是痛苦。

对于教育者也是一样的,丰子恺的漫画《某种教师》照本宣科,老师讲课犹如录制唱片,循环播放。不像讲课,倒像背书,也不管学生听不听,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讲完走人。

课本是死的,但讲课的老师是活的。老师不是说书先生,而是孩子求学之路上的引路人。人们如今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多,老师也早已不只是单纯给孩子输入知识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浩瀚无垠的知识宇宙中为孩子指明方向,架起桥梁。

“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丰子恺作为一位父亲所发出的最深最真的呼吁,他反对家长和老师按照成人的观念去干预孩子,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丰子恺先生用这种风趣幽默的漫画形式生动刻画了不合适的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揭露一直延续至今的教育痛点问题,发人深省。从古到今,哪朝哪代的君王,只要不是昏庸无能之辈,无论怎样的制度为主,本意上都希望自己能够仁政施民,有所建树。但做来几何,就不得而知了。原因不外有二,一是被属下蒙蔽了眼睛,看不到事情的本相;一是所为与现实情况不符,与爱心初衷相违,即所谓的“好心办坏事”。

一个精于种树、深谙种树之道的稍残老人,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这一点当真难能可贵。树的天性是舒展其根部,培土均匀,原土宜生,筑土紧密。这些做到后,不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的生死,自然会有它自身的生长长势。栽种时就像对子女一样尽心,栽好后就不要再牵牵念念了,随它生长去。只有如此它的天性得到保全继而才会更好的成长。总的来说,也就是橐驼不妨害树的生长。其他种树人呢?则不是粗心大意于树就是过分溺爱于树的成长其程。疏忽导致树死亡,溺爱亦会有损于树的正常生长。正所谓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养树与养人,种树和治民,本无相关,但究其内里,又如此类似。从种树中得治民法,亘古皆适,不妨将其视为颠扑不破之真理。此文涵煦之深,愿时下有心人思之,以为鉴戒。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5

《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养木之道其为:“顺木之性,以致其性。”也就是说顺应树木的自然天性,使其自然生长。养木如此养人亦是如此,在我现在的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说我们更多的是需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去教育,而不是一味的逼迫孩子去学一些自己不愿意学的东西。

近年来流行的网络词汇“虎妈”、“狼爸”,就是说这些家长用魔鬼似的教育培育出了一个顶尖大学的孩子,但我们若细细“品味”这种教育方式,便可发现这样的成功的代价有多大。她对孩子不尊重,不信任,严定家规,辱骂更是家常便饭,试想在这种缺乏信赖和起码的人格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变得自信、宽容、公正呢?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以这样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只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好每件事,而失去了自己本来原有的天性,慢慢的变得性格孤僻、不自立,或者自卑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做好了别人给他们安排的事情才不会受到批评,从而导致他们的人格变得不健全。所以顺应孩子的天性的教育才是适合孩子的。

有时候爱也是一种伤害,直到这几年才被人们关注的一样病症——抑

郁症,你听说过吗?有一种抑郁症叫青少年抑郁症,死亡率仅次于车祸。导致这个病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大多数患者表示是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压力,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校和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去逼迫他们学习一些自己不愿意学的东西,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慢慢的转化为暴躁最终演变为抑郁症。

倘若家长和学校注重顺应天性的教育,那么将会减少一些这样死亡案例,不要将自己的意志过分的强加于还在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不要以爱之名来伤害孩子。

法国当代哲学家、教育家埃德加〃莫兰在谈到教育时也说:“教育的任务不是纯粹的传授知识,而是传授使我们据以理解我们的地位和帮助我们进行生活的文化。同时,它也是一种促进开放的自由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在教书的时候经常提起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一个释放天性的过程,人在生下来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探索则是人们的'天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知识往往比老师传授于我们的吸收的更加牢固这便是为什么老师要一遍一遍的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顺应天性的教育比逼迫和强迫更适合孩子,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学校和家庭更应该重视的是孩子天性。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6

重读《种树郭橐驼传》是在琴姐的影响下完成的。昨天晚上,她在办公室备课。而我也在办公室看书。她备的课就是《种树郭橐驼传》。相比于很多人喜欢利用网络备课,我更喜欢用自己看到的直接讲给学生听。总觉得网上的资料乱七八糟的,不符合我的胃口——当然,这也显然是一种骄傲自大的心理。这也是影响我班级管理成效的重要原因。

郭橐驼种树,总结四个字:顺天致性。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曰其莳若子。其二曰其置若弃。其莳若子具体表现为: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置若弃具体表现为: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按照郭橐驼的说法,其种树无它法,不扰而已。相对应的,“不我若也”。要不然就是在其莳若子阶段不踏实,要不然就是在其置若弃阶段太忧心。最后的结果就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将种树的理论运用到“治民、养人”,郭橐驼用反面方法来说,官员名义上不断督促百姓,实际上耗费百姓宝贵的休养和生息的时间和精力来犒劳官吏。也就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柳宗元曰: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总结全文,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精心准备,顺天致性。或者“其莳若子,其置若弃”。那么对于我们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

高二年级(2013级)总共有班级25个。其中以管理严格著称的班级有G405和G502。班规严肃,仿如军营。两个班的成绩也相当不错。这是通过外在的力量进行约束取得的效果。令行禁止,若动若静。以管理松散著称的班级有G106和G205 。颇有无为而治,随从自然之态。但是成绩却有差别,G106班成绩屡屡前茅。同样是体育生众多,却风平浪静。而G205则是成绩屡次垫底。班级纪律也屡亮红灯。同时,在班级事务的处理上,G106班学生自如洒脱,积极主动;G205班学生则缺少些主动。更有甚者,即使叫了,也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

如是看来,柳宗元的理论是否就此破产?非也!养树两部分:其莳若子和其置若弃。在没有做到其莳若子的情况下,也就无从谈得上其置若弃。在其莳若子的基础上,是否真正实现了其置若弃呢?

分析G205的情况,优秀的人才自然不少。田雨、谭亮、曾荣飞、肖锐等等皆是一时之选。但是人皆有惰性。正如“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没有做到“欲”后面的内容,这种惰性就会成为破坏力,影响人才力量的发挥。而笔者一直以来,并未找到真正合适的方法。故此,在其莳若子部分,已然失分。

正因为在其莳若子部分失分,我又贸然力图实行“其置若弃”,于是就容易出现所谓“甩手掌柜”的情况。而班级管理那么琐碎,真正“甩手掌柜”是做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现在这种“四不像”的状态。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必须在源头入手,也就是“其莳若子”部分着手。问题来了,如何做才是“其莳若子”?把所有的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严格说,我确实将所有人都当做弟弟妹妹在对待。至于如何当孩子对待,还真是不知道。毕竟我也只是个未婚人士。如果一定要进行猜想,无非是要“爱护”他们。那么何谓“爱护”呢?会不会过犹不及,成为了“非其置若弃”呢?充满了茫然与无措。

郭橐驼给了我们一个样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方向。但是具体的路径还在摸索之中。柳宗元得到了养人术,我却还没有得到治班术。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7

最近,“虎妈”、“狼爸”、“鹰爸”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面对这些家长用棍棒式教育培养孩子的作法,人们广泛热议,到底我们是应该让孩子自由发展还是及早地让他们适应社会而为他们安排未来?

也许问题的答案就在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

现在我们老犯一个错误,就是一旦一件事不合理,我们就马上走极端——支持这件事的另一面。严厉的家庭教育受到怀疑、指责,有人马上打起旗号“让孩子自由发展”。

看看郭橐驼是怎样种树的吧,“顺天致性”是最好的方法,做到这一点,就自然而然能使树“天全性得”。教育也一样,我们不能放手什么也不管,“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要做到“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便足够了。否则,有些家长“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恐怕只会使“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也许这是给家长的一个良好训诫。

十年种树,百年树人。种树和树人相似,既要爱得适度,又要“顺天致性”,如果现在家长将孩子看作追求功利的工具,那么,输在起跑线上的便恐怕是整个社会了。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8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所著的一篇流传千古的散文。历代各种古文选本多选入此文。

橐(tuó)驼即骆驼,“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窿然伏行,故乡人号之驼”。主人公姓郭,原名不详,因为身体残疾,背驼得很厉害,众人就以“郭橐驼”称呼其人。郭橐驼的绝技在于善于种树,“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凡是经他之手栽种或是移植的树,不但都能成活,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既早又多。个中诀窍何在?郭橐驼给出的答案貌似十分简单。“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强调自己并非高人一等,成功的秘诀首先在于顺应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但也不是“无为而治。“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只要在栽种或移植的过程中,保持树根的舒展,把土培得平整,捣得严实,移栽时尽量保留树木原来所生长的土壤。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后,不必再多动,不必再焦虑,该干啥就干啥去,等着到时候枝繁叶茂,花果飘香吧。

郭橐驼也指出了其它植树者的问题所在。“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然。”一类人做事潦草敷衍,违背树木的本性,没有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类人“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焦虑多动、急于求成,时不时抠抠树皮,摇摇树根,观察长势,考察指导,反而扼杀生机、适得其反。

大道至简。郭橐驼这番种树的道理,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组织都有很强的现实的借鉴意义。人才培养、子女教育、组织管理、政策制订都要尊重客观规律,既不可撒手不管,听之任之也不可关心太过、急功近利。为政者、管理者重在做好“舒本培土”的基础工作,切忌好高骛远,朝令夕改。中国足协此前对于职业联赛、青训的一些做法,就可以说是和郭橐驼的种树之道背道而驰,因而闹出了不少笑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和种树更是有相通之处。

教育主管部门如果不是在教育投资、师资培养、教材编写、教法改进、质量提升这些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工作上下工夫,而是整天在中考、高考考几门,算几分等细枝末节上忙于炫技、频频“改革”、急功近利、捞取政绩。视人才培养和选拔若儿戏,令教师、家长和学子无所适从。和那些“他植者”有何异哉?古往今来的某些为政者、管理者违背客观规律,没定力,瞎折腾,舍本逐末,花样百出。和那些“他植者”又有何异哉?

本文首段有一处貌似闲笔,却是神来之笔。尽管被乡人以“橐驼”二字称呼,然而,“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面对乡人以自己的生理缺陷取的不无嘲讽之意的绰号,主人公不但不以为忤,反而称赞取得恰当,甚至抛弃自己本名,改以“橐驼”的外号自称。吴小如先生评价说,柳宗元不着痕迹地描写出了这位劳动者的“善良”性格。这岂止是善良,这分明是内心强大啊!面对别人的取笑,不愠不怒,欣然接受,勇于自嘲,大智若愚。有这样胸襟的人,和那些太“把自己当根葱”,自视过高的人比起来,必定少一分焦虑,多一分淡定;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实干;才会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抱负。成事之道,不在技巧,而在本性。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如下: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种树郭橐驼传》翻译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百度百科—《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赏析

柳宗元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下面是我整理的《种树郭橐驼传翻译》文言文,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翻译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的富豪人家,从事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人,都争着迎接他,雇佣他。观察橐驼种的树,即使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匀,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栽好后置于一旁要像抛弃了它们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记录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警戒。

赏析

从体裁上看,本文既是人物传记,也是一篇寓言体的叙事性散文。

本文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仍旧民不聊生。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的老庄思想的具体反映。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使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如果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知道 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针对性,则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进步意义。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弄清的。

文章先写橐驼的命名、橐驼种树专长和种树之道,然后陡然转入“官理”,说出—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上半篇为橐驼之传,目的'是为下半篇的论述张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种树之道的类比和引申,前宾后主,上下相应,事理相生,充分发挥了寓言体杂文笔法的艺术表现力。

本文共五段,每两段又可合为一大段。第一大段是介绍传记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技术特长。第一小段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给文章带来了光彩色泽。这里面要注意三点。

一、在《庄子》书中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如《养生主》《德充符》中都写到失去单足或双足的人,《人间世》中则写了一个怪物支离疏;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柳宗元写这篇传记,把这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可见柳宗元不仅在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继承了《庄子》的观点,连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灵活地吸取了《庄子》的写作手法。

二、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这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但作者这样写仍是有所本的。在《庄子》的《应帝王》和《天道》中,都有这样的描写,即人们把一个人呼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都不以为忤,反而欣然答应。这同郭橐驼欣然以橐驼为名是一样的。这种描写实际上也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的思想,即认为“名”不过是外加上去的东西,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实质,所以任人呼牛呼马,思想上都不致受到干扰波动;相反,甚至以为被人呼为牛马也并不坏。

三、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个形貌丑陋而心地善良的敲钟人,这个艺术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近年电视剧《女 奴》中的花匠也属于这一类型。其实,这种把外表丑陋而心灵美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描写,在我国,可以说从《庄子》就开始了。柳宗元所塑造的郭橐驼形象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不过柳宗元是把“丑”和“真”(他思想上认识到颠扑不破的真理)统一起来,雨果是把“丑”和“善”统一起来,略有不同而已。

后一小段写郭橐驼种树的特异技能。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作者在后文没有写郭橐驼种树的移栽易活的特点,只提到栽了树不妨害其成长的这一面。其实这是省笔。盖善植者必善移树,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所以这里为了使文章不枝不蔓,只点到而止。在这一小段的收尾处还布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读者从这儿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驼种树到底有什么诀窍。而下文却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这里,作者已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这个道理从下面两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第二大段的两小段是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上下两节是正反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这就回答了上段的问题,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这两层对比写法,句式富于变化。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用押韵的辞句,使重点突出,系从《庄子·马蹄》的写法变化而出。从介绍橐驼的种树经验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观点同老庄思想还是有差别的。柳是儒、道两家思想的结合,他并不主张一味听之任之的消极的“顺乎自然”,而是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下的积极的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做到认识树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规律的业务。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面讲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过渡到第三大段。

第三大段是正面揭出本旨,实为一篇之“精神命脉”。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这个“养”字很重要。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也就是后来 欧阳修说的“涵煦之深”。这才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种树郭橐驼文言文巩固

1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翻译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什么。

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脸朝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

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大家看到橐驼所种,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

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

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

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

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

’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都忙不过来,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如果我说的这些切中事实,它与我的同行种树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真好啊!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

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2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翻译

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

大凡种植树木的方法是:它的根要舒展,给它培土要均匀,它带的土要是旧的,给它筑土要紧密。已经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

将它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把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再去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因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什么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抑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不是有什么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如果不是过分就是不够。

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得是松是紧,这样树的天性就一天比一天远离了。

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仇恨他。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啊,其实,我又有能特别做些什么呢?”。

3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常识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一、通假字

1、既然已 矣。2、早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 尔。

二、古今异义

1、不抑耗其实而已 它的果实。副词,实际上。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小民。品行较差的人。

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用它作为。认为。4、既然已 既,已经;然,这样。

三、词类活用

(一)名作动

1、名我固当 名字。命名。 2、驼业种树 职业。以……为业。

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手指甲。用手指甲划。4、故乡人号之“驼” 称,叫

5、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长官。治理。 6、而卒以祸 灾祸。造成祸患。

7、其筑欲密 捣土用的杵。捣土。 8、早实以蕃 果实。结果实。

(二)名作状

1、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一天天 2、旦视而暮抚 早上,晚上

3、旦暮吏来而呼曰 早晚

(三)形作动

1、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保全

(四)使动用法

1、遂而鸡豚 使……成长 2、非有能硕茂之也 使……硕大,茂盛

3、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使……蕃盛 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使……蕃,使……安

5、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使……尽,发展

(五)动词作状语

皆争迎娶养 争着

四、文言句式

1、固不我若也 宾语前置 2、移之(于)官理(省略句)

3、好烦(发)其令(省略句)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宾语前置,以何)

4 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语句

长长,读cháng,与“短”相对,如《隆中对》:“身长八尺”引申为“长久地”,如《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又引申为“经常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长,还有“擅长”的意思,如《冯婉贞》:“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长,读zhǎng,生长,如本文“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引申为“长大”,如《东方朔》:“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再引申为“年纪大”,与“幼”相对,如《木兰诗》:“木兰无长兄”再引申为“首领”,如《冯婉贞》:“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长,又是官名,古代大县长官叫“令”,小县长官叫“长”本文的“长人者”的“长”是名词用为动词长人者,是“当官治民的人”的意思长,还有“多余的”意思,成语“身无长物”“别无长物”,形容穷困或俭朴这个“长”,旧读zhàng,今读cháng若若,作动词用,有“像、似”的意思,如本文:“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又如《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引申为“及,赶得上”,常用于否定句,如本文:“故不我若也”不我若,就是不及我,赶不上我若,作代词用,是“你、你的”的意思如《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又如《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若,作连词用,是“如果”的意思,如本文:“若不过焉则不及”传传,作名词用,本义是驿站或驿车,读zhuàn如《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又如《左传·成公五年》:“梁山崩,晋侯以传召伯宗”引申为“宾馆”,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舍”传,也指“古书”,如《孟子·梁惠王下》:“于传有之”引申为“解释经文的着作”,如《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再引申为一种文体,即“列传、传记”,如本文的题目《种树郭橐驼传》传,作动词用,读chuán,作“传递”讲,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引申为“传授”,如《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再引申为“流传、传布”,如《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本文:“传其事以为官戒”1通假字早缫而绪("而”通“尔”)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同“滋”)2句式1判断句以“……也”表示判断例:官理,非吾业也2倒装句橐驼,不知始何名苟有能反(于)是者3省略句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而卒以(之)祸苟有能反(于)是者然吾居(于)乡(主语)鸣鼓而聚之4宾语前置故不我若也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吾又何能为哉3词类活用1、名我固当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2、驼业种树 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3、且硕茂早实以蕃 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实4、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抓7、鸣鼓而聚之 聚,动词的使动词法,使……聚集4一词多义:虽虽窥伺效慕(即使)虽曰爱之(虽然)故其土欲故(旧)故不我若也(所以)实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不抑耗其实而已(结果实,名作动)其实害之(实际)若其置也若弃(像)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而鸣鼓而聚之(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字而幼孩(通“尔”,你们)旦视而暮抚(表并列,又)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顺接,可译“于是”)为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从事)吾又何能为哉(做)5古今异义的词1、故乡人号之“驼” (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的人;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2、既然已 (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3、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4、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关于“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梳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shiji/1479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