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诗集---> 秦罗敷的相关著作(为什么在古代乐府诗中形容美人都用秦罗敷?)

秦罗敷的相关著作(为什么在古代乐府诗中形容美人都用秦罗敷?)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诗集     发布时间:  2024-04-29    点击:  367 次

秦罗敷的相关著作

网上有关“秦罗敷的相关著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在古代乐府诗中形容美人都用秦罗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这诗的第一段是交代秦罗敷的姓氏里居,并把她的美艳容貌及华丽衣饰描绘得淋漓尽致,更以路上行人及田间的耕作者,贪看罗敷采桑的美妙姿态,而浑忘所以的痴呆情状,更烘托出她的光艳照人。

第二段是描绘一位太守级的人物,看上了秦罗敷的美貌,冒冒失失地派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年籍,妄图以富贵诱人,而女方以“罗敷有夫”相拒。

第三段是盛夸其夫婿的辉煌经历及显赫地位:腰佩宝剑,骑在白马之上,千骑相随,多么威风;白皙而有须,修长而劲挺;多么神气。又有谁能够比得上呢?

赵王刘良当然知道秦罗敷的丈夫就是王仁,那里是什么年逾四旬的侍中郎,也那里有专城可居;然而他也了解这不过是一种“文学式”的幻化手段,故意夸张夫婿在她心目中的地位与声望,从而暗示出她对婚姻生活是十分满足而幸福的,根本不可能产生红杏出墙之念,想打她主意的人,也可以死了这条心。

毕竟赵王刘良不敢违背朝庭大力提倡的气节与礼法观念,不能明目张胆地强取豪夺,在莫可奈何的心情下,眼看无法打动美人的芳心,只好怅然作罢,秦罗敷的一曲《陌上桑》从此也流传开来。

古时王侯将相有权有势,如果一旦看上了那一家的美艳女子。不论是待在闺中,或者是出嫁而为人妇,总会千方百计,软硬兼施地攫为己有;而秦罗敷以美制情,拒绝了富贵荣华的诱惑,难能可贵地使赵王刘良知难而退,收敛了他的心猿意马,使这段畸形的爱恋故事,获得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结局。从此“罗敷有夫”便成了已婚妇女有力的挡箭牌,从而也保全了不**女的名节。罗敷是当时女子常用的名字,但是后来被用作美丽而坚贞的女子的代称。

作品的氛围

这篇作品既满足一般人喜爱美丽女子和浪漫故事的心理,又不在这方面过分展开,以顺合社会的正统道德观;同时,在以夫妻关系的伦理爱否定邂逅的浪漫爱时,又避免了枯燥无趣的道德说教,和破坏和谐气氛的严重结果(如“秋胡戏妻”故事中秋胡妻的愤而自杀)。它以浪漫性的描写开始,以诙谐性的喜剧结束,所以得到人们普遍的欣赏。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

(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诗前小序说: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一本“时”下有“人”字)伤之。为诗云尔。此序是汉以后人的语气,倘作序者并非诗的作者,则此诗很可能原是民间创作,后来又经过文人的加工,才成为徐陵所录的定本的,而作序的人,也可能就是加工者。全长达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不仅是汉乐府民歌中,也是中国诗歌中罕见的长篇叙事诗。

为什么在古代乐府诗中形容美人都用秦罗敷?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让人不由自主去想,是怎样一女子,让见其之人神魂颠倒。行人见她,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视。年轻人见她,脱下帽子整理头巾。见了她,让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让锄田的人忘记自己在锄田。

诗人是如何描述这样一女子的美貌,回到原文上部分寻求解答。

日出东南隅(yú),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wō)堕髻(jì),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rú)。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zī)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qiāo)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注:陌:田间小路? 桑:桑树? 隅:角落? 好女:美女? 喜蚕桑:喜欢采桑?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 笼钩:采桑挂枝的工具 倭堕髻: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式样? 缃绮:有花纹的浅**丝织品? 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但:只是? 坐:因为,由于?

罗敷怎样美丽——她头上梳着倭堕髻,耳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此刻罗敷的样子浮现眼前)

她在做什么——她喜欢采桑,常在城南边侧采桑。提着黑色丝做络绳的篮子,用桂枝做采桑挂枝的工具。

通过对罗敷的侧面描写,可以看出罗敷的美丽出众,迷倒众人也便可以理解了!

接下来罗敷遇到了什么事?让我们继续往下!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shū)?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注:踟蹰:徘徊不前? 姝:美女? 颇:稍微 ? 谢:问 宁可:愿意? 不:否

此时太守从南边过来,见到罗敷,停下了脚步徘徊不前,于是派遣小吏前去询问,你是谁家的美女?“是秦家的女儿,自家取名为秦罗敷”“罗敷今年多大”“二十还不到,已经过十五了”。

太守接着问罗敷:“你愿意和我共同乘车吗?”

罗敷回答:“太守你为何这么愚笨,你有你的妇人,而我也有自己的夫君。”

面对太守的调戏,罗敷不仅拒绝,并且奚落其一番。对于罗敷的做法,我们是否看出了她不仅可爱貌美,并且品格坚贞呢,品貌兼具的她,似乎很符合我们梦寐以求的姑娘模样。

想必此时太守对于罗敷的奚落,定会感到愤怒,那么罗敷接下来又说了什么?我们进入诗尾!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lí jū),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lián)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 何用:凭借什么? 从:使…跟随? 骊驹:指马? 专:独自管辖? 鬑鬑:胡子稀疏? 盈盈:美好的样子? 冉冉:舒缓的样子? 坐:同“座”? 殊:优秀

罗敷开始夸夫: ? 东方上千的人马中,我的夫君在队伍前端。凭借什么认出他?他骑一匹白马后面跟着一匹黑马,马尾上系着黑色的丝,马头上有黄金做的饰品,他腰上别着价值千万的鹿卢剑,他十五岁到官府做了小吏,二十岁入朝当大夫,三十岁是侍中郎,四十岁独自管辖一个城。他皮肤白净,略微有些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着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接下来众人的反应——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在座中的官员无数,都说我的夫君很优秀!

此时可以想象,使君面对罗敷对夫婿的夸耀是哑口无言,让使君明白,“你比不上我的夫婿”。调戏不成反被奚落,再次表现了罗敷对夫的坚贞,也体现出罗敷的聪明机智。

此刻,佳人陌上采桑的画面是否浮于眼前久久不能消散呢?

这首乐府五言叙事诗《陌上桑》,作者笔调诙谐,立意严肃,所叙故事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理想中兼具美丽、品格、智慧的采桑佳人,让人心生情愫。

怎样评价孔雀东南飞中的秦罗敷?

 罗敷,古代美女名,代指美女。

《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此处即是代称。

邯郸秦氏女,名罗敷,嫁邑人王仁。仁为赵王家令。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敷善弹筝,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其一解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其二解云: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素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其三解云: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干人,皆言夫婿殊。”

一解,极慕己容色之美。末解,画出一个风流佳婿。夫妇相爱之情,隐然言外。赵王闻之,亦不觉惭矣。

对于罗敷的身份,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从罗敷华贵的穿着和夫婿的地位看,她应当是贵族女子。但大多数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歌辞中对罗敷穿着的描写,不过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夸张手法。汉代还有一篇与这篇主题相同的乐府《羽林郎》,叙述权贵的豪奴调戏一位“当垆”的“胡女”,遭到“胡女”的严正拒绝。诗中也有一段“胡女”穿着的描写:“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无所。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如果单看这些贵重的饰物,岂不是酒家胡女也成了贵族千金了?至于诗中夸耀夫婿的那些话,我们也不应当过分拘泥,使君是用他的地位来引诱,因此罗敷也借题发挥,“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乐府题解》)。萧涤非先生说得好:“末段罗敷答词,当作海市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云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更不必严词拒绝。”

漂亮,吃苦耐劳,有尊严,勇敢。《孔雀东南飞》是我们在高中时期学的一篇文章。从文章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凄凉迷离的爱情,甚至是会在不经意间就被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深得我们的感叹,同时我们也在感叹当时那个时代的背景,可怜主人公的遭遇。《孔雀洞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同时也是一部爱情悲剧诗。

对于评价孔雀东南飞里面的女主人公秦罗敷,第一个想法就是勇敢,有尊严。秦罗敷在遭受到焦仲卿的母亲的欺负,甚至是被休了以后,秦罗敷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她没有给焦仲卿的母亲下跪或者是说讨好的话语,即使秦罗敷非常的伤心难过,但她依然选择了坚强的面对着一切。虽然说秦罗敷家的地位比不上焦家,但是秦罗敷也不允许别人侮辱她。她坚决地捍卫自己的尊严。在秦罗敷被休了以后,她回到了娘家,可是她在娘的生活也并不好过,舅舅想让秦罗敷也就是兰芝改嫁,嫁给另一个当官的,可是兰芝心理依然是喜欢着焦仲卿的,兰芝誓死不肯,最后自杀以来坚守自己的爱情。这正是兰芝的勇敢之处,是当时那个年代的人都缺乏的勇敢。

秦罗敷不仅漂亮而且还吃苦耐劳。其实焦仲卿的母亲之所以极力地想要把秦罗敷给休了,就是因为秦罗敷长得太漂亮,焦仲卿的母亲胆子自己的儿子整日沉迷于美色,儿女情长之中,以此来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书中有描写秦罗敷是如何的吃苦耐劳,而且做事的速度还快。

《孔雀东南飞》这一片叙事诗不仅反映了焦仲卿与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同时是讽刺了当时的那个封建年代,人们的封建思想。



曹丕有哪些文学着作

《典论》、《燕歌行》、《寡妇诗》、《登城赋》、《陌上桑》等。

一、《典论》

曹丕的《典论》是一部有关政治、文化的论着,全书大概在宋代亡佚,今仅存《自叙》、《论文》两篇较为完整。

《典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出现的一篇文学专论,也是汉魏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它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作家的个性与作品的风格、文体的区分、文学的价值等颇为重要的问题。

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二、《燕歌行》

《燕歌行二首》是魏文帝曹丕的诗作,写一个女子思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是言情的名作。全诗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把人物情感表现得缠绵绯恻,凄婉动人。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古老的完整的七言诗,虽然它句句用韵,还存在用韵单调的缺点,但是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全文

①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②其二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

飞鸧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2、译文

①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

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皎洁的月光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②其二

分手之日容易,岂料相见之日如此难,山长路远,天各一方。想念他以致忧思聚集,却不敢说出口,为解相思之情,想托飘荡之浮云寄去问讯的书信,但浮云一去而不见踪影。

整日以泪洗面,使得自己的容颜很快老去。百忧在心,谁能不独自感叹!唯有浅吟低唱怀人幽思的《燕歌行》来聊自宽解一下,可是欢愉难久,忧戚继之。

夜深了,忧思煎熬难以入眠,只有披衣出去,徘徊于中庭。抬头看云间星绕月明,然而人却没有团圆。可怜晨雾中飞鸽发出阵阵鸣叫声,留恋徘徊不能慰存。

三、《寡妇诗》

《寡妇诗》是魏晋时期政治家曹丕所作诗词之一。《寡妇诗》是作者在友人阮元瑜死后,伤其遗孀孤寡而作的。据《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阮瑀卒于建安十七年(212年)。诗当作于此后不久。

1、全文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

候鴈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

妾心感兮惆怅,白日急兮西颓。

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

怅延伫兮仰视,星月随兮天回[。

徒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栖。

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

2、译文

秋霜秋露相继降纷纷,树叶凋零凄声不堪闻。

大雁南征已在云中叫,小燕飞出却又返回门。

秋景观半日我心惆怅,太阳不忍看急忙西沉。

愁得我只能扬脖远望,直到星月出天黑地昏。

空望一场无奈回屋里,独守长夜痛苦我思君。

一个晚上九次惊魂走,最后偷自劝莫怪独身。

既然想与他白头到老,怎能将忧愁久放在心?

四、《登城赋》

《登城赋》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丕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写初春的特征及作者的感,再具体描写了作者眼中的初眷美景,最后发出“永优游而无为”的感叹。

全赋语言质朴流畅,文辞清新淡逸,描摹简洁自然,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节调优美,音韵和谐。

1、全文

孟春之月,惟岁权舆。和风初畅,有穆其舒。驾言东道,陟彼城楼。逍遥远望,乃欣以娱。平原博敞,中田辟除。嘉麦被垄,缘路带衢。流茎散叶,列绮相扶。水幡幡其长流,鱼裔裔而东驰。风飘飖而既臻,日暗暧而西移。望旧馆而言旋,永优游而无为。

2、译文

这春天的头一月,是新年的良好开端。柔和的风已经吹起,令人身心温暖舒畅。驾车向着东方行进,然后再到城楼之上。随意地向远处观望,心里充满欣悦喜欢。

平原广阔而又敞亮,田中春耕春种正忙。麦苗长满丘垄原野,还分散在道路两旁。茎叶茁壮自由舒展,茂密排列相互依傍。

长流的水渠翻卷浪花,鱼而顺水游向东方。微风轻拂迎面而来,日影昏沉移向西方。眼望旧居准备回返,优游无为永远希望。

五、《陌上桑》

《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本诗是以汉乐府为题的后代创作,内容上较着名的“秦罗敷”篇变化较大,作者为魏文帝曹丕。

作者通过对行军中的恶劣环境,以及征夫朝不保夕的命运的描述,控诉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现了作者的悲悯同情,是曹丕关注下层人民命运的名篇创作。

1、全文

弃故乡,离室宅,

远从军旅万里客。

披荆棘,求阡陌,

侧足独窘步,路局笮。

虎豹嗥动,鸡惊禽失,

群鸣相索。

登南山,奈何蹈盘石,

树木丛生郁差错。

寝蒿草,荫松柏,

涕泣雨面沾枕席。

伴旅单,稍稍日零落,

惆怅窃自怜,相痛惜。

2、译文

离开故乡离开了屋院,从军作客走出万里远。披荆斩棘,寻陌找阡,不敢停留一个人涉险。虎狼嚎叫道路窄又弯,鸡禽惊逃,呼朋索伴。上南山无法不踏巨石,丛生的树木浓密杂乱。

累就避荫松下睡草间,泪如雨下,打湿枕席。以泪洗面因为无旅伴,渐渐地太阳将要落山。内心空旷却充满悲愁,我真痛惜自己太可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丕

初中文言文间的意思

1 初中语文文言文有关“间”的所有翻译

1暗中。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夹杂。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指房屋。

如:草屋八九间。4中间。

如:摄乎大国之间。5期间。

如:俯仰之间。6间隙,空隙。

如:彼节者有间 。7隔阂。

如:诸侯有间矣。8差别。

如:则美丑有间矣。9一会儿,片刻。

如:少间,帘内掷一纸出。10参与。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1离间。

如:馋人间之,可谓穷也。12经历。

如:骨微伤间月。13间谍。

如: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利也。14z侦查。

如:内间主之情以告外。15从小路。

如:道芷阳间行。

2 文言文中“间”的意思

间 #jiān

释义 ①当中:中间 课间 相互间 同学之间。②一定时间、地点或范围:人间 时间 空间 晚间 田间。③屋子:房间 间 外间 生间。④量词,用于房屋:一间房子 间教室。

间距 #jiānjù 两者之间的距离。

〖例句〗爸爸说,按照10厘米左右的间距种西瓜才能长得好。

间 <;名>

中间;内

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闲也。――《礼记·乐记》

而独闲数百千里。――《汉书·严助传》。注:“中间也。”

攘臂于其闲。――《庄子·人间世》。司马注:“犹里也。”

黄河远上白云间。――唐·王之涣《凉州词》

林间窥之。――唐·柳宗元《三戒》

草木之间。――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满井游记》

达于缙绅间。――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出于其间。――蔡元培《图画》

又如:两地之间;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半中间;两个高楼间的小弄;两个电极间的真空

一会儿,顷刻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

间(闲)jiān

⒈夹缝:门~窥视。

⒉当中,两种事物之中或相互的关系:中~。两山之~。朋友之~。

⒊一定的时期、地方或人群等范围:时~。午~。地~。大人~。

⒋房屋,屋子:房~。洗澡~。

⒌量词,多指房屋:两~房子。三~店铺。安得广厦千万~。

间(闲)jiàn

⒈空隙:工作~隙。

⒉隔开,不连结:~隔。~断。〈引〉断断续续地:时时而~进。

⒊隔阂,疏远:亲密无~。〈引〉离间:赵王信秦之~。

⒋更迭:寒热~作。

3 在文言文中, 间 是什么意思

间jiān

①中间;当中。指处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②期间;年间。指时间。《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③近来,不久之前。《左传·成公十六年》:“以君之灵,间蒙甲胄,不敢拜命。”

④,用于房屋。《归田园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间jiàn

①间隙;空隙。《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②嫌隙;隔阂。《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有间矣。”

③机会;空子。《后序》:“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④距离;差别。《淮南子·俶真》:“则美丑有间矣。”

⑤间隔;隔离。《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⑥经历;持续。《狱中杂记》:“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

⑦离间。《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⑧伺候;侦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⑨间谍。《史记·河渠书》:“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⑩参与;介入。《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⑾交杂;夹杂。《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⑿一会儿;片刻。《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⒀间断的;间或。《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⒁私下;暗地里。《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间语。”

⒂间道;偏僻的小路。《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xián

通“闲”。空闲;安静。《楚辞·招魂》:“像设君室,静间安些。”

4 间在文言文中意思

◎ 间间、闲 jiān 〈名〉(1) (间是后起字,本字作闲,本义见间 jiàn )(2) 中间;内 [beeen;among]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闲也。

——《礼记·乐记》而独闲数百千里。——《汉书·严助传》。

注:“中间也。”攘臂于其闲。

——《庄子·人间世》。司马注:“犹里也。”

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 王之涣《凉州词》林间窥之。

——唐· 柳宗元《三戒》草木之间。——明·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满井游记》达于缙绅间。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出于其间。——蔡元培《图画》(3) 又如:两地之间;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半中间;两个高楼间的小弄;两个电极间的真空(4) 一会儿,顷刻 [a moment]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

——《庄子·大宗师》乃留止闲曰。——《战国策·秦策》(5) 又如:间不容息(其时间不容喘息。

比喻时间短促)(6) 近来 [recent]帝间颜色瘦黑。——《汉书·叙传上》(7) 姓(闲)词性变化◎ 间间 jiān 〈量〉(1) 表示房屋的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 又如:一间卧室;三间门面(3) 另见 jiàn ;(4) “间”另见 xián◎ 间间、闲 jiàn 〈名〉(1) (会意。古写作“闲”,“间”是后起字。

金文,从门,从月。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

( jiàn ) 本义:门缝)(2) 同本义。泛指缝隙;空隙 [gap;space beeen]闲,隙也。

从门,中见月。会意。

——《说文》有闲中也。又,闲不及旁也。

——《墨子经》其闲不能以寸。——《孟子》从门闲而窥其夫。

—《史记·管晏传》彼节者有间。——《庄子·养生主》以无厚入有间。

得间奔真州。—— 宋· 文天祥《 后序》(3) 又如:间出(乘隙私出,微行);间缺(空隙);间蹊(小道);间径(小道;僻路)(4) 隔阂;嫌隙 [estrangement]时将有反,事将有间。

——《国语·越语下》(5) 间谍 [spy]。如:间使(密使);间骑(骑兵侦察员);间者(探子);间事(用间谍之事);间人(内奸)词性变化◎ 间间 jiàn 〈动〉(1) 挑拔,使人不和 [sow discord]谗人间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 又如:离间(挑拔使之不和睦);间构(离间构陷,挑拔中伤);间疏(离间);间贰(离间);间书(用以挑拔是非的信)(3) 拔去多余的植株、去掉[林中]多余的树(使其他的苗或树能更好地生长) [thin out]。如:间玉米苗(4) 隔开间隔 [keep apart;at a distance from]枫松相间。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病间月。——清· 方苞《狱中杂记》(5) 又如:间行(拉开距离行进);间阔(久别;远离);间岁(隔一年);间世(隔代)(6) 夹杂;参杂 [be intermingled;be mixed up with]中间力拉。

——《虞初新志·秋声诗序》(7) 又如:间色(杂);间错(间杂);间编(编次杂乱);间厕(夹杂);间诂(夹注)(8) 非难;毁谤 [blame;reproach;slander]。如:间然(非议);间废(不以为然而废弃);间言(非议);间非(责怪);间谤(毁谤)(9) 参与[participate]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10) 更迭;交替 [do sthalternately]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

——杜甫《别蔡十四着作》(11) 又如:间歌(古时吹笙和唱歌相交替的一种礼制);间出(隔世而出);间生(隔世而生)◎ 间间 jiàn 〈副〉(1) 间或,断断续续 [sometimes]时时而间进。——《战国策·齐策》间道经其门。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间以诗记所遭。——宋· 文天祥《 后序》间则蹑屐。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2) 秘密,暗中(隔开众人,使自己隐而不现) [in secret]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侯生乃屏人间语。

——《史记·魏公子列传》(3) 另见 jiān。

5 ”自“在初中文言文中的意思

“自”在文言文中有多种含义和用法,而在初中文言文中又因地域不同教科书也不同。

故,详解“自”的含义和用法,如下:〈名〉1 (象形。小篆字形。

象鼻形古文形体。“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鼻子)2 同本义 [nose]自,鼻也。——东汉·许慎《说文》。

段玉裁注:“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3 始;开头 [beginning]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

——《韩非子》4 起源 [origin]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5 又如:自顷(最近)1 自己,自我;本身 [self;oneself;one's own]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诗·小雅 ·节南山》自引而起,绝袖。——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自比于人。(“人”指信陵君。)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吴中豪子弟王士骕、乔一琦辈驰骤自命,怨家诋为不轨。两台急诇之,公(袁可立)独谓是狂生。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而又遗书登抚袁可立,使激登帅沈有容自奋。——明 茅元仪《督师纪略》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度”,估计;“得”,指圆满得到;“之”,代援赵的具体措施。)——《史记·魏公子列传》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自疏,自己疏远。濯,通“浊”。

淖(nào)泥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

(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陋:见闻少,知识浅薄。

而:转折连词,可是,却。谨护其失: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

失:过错。)——清· 刘开《问说》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唐· 白居易《琵琶行》2 又如:自戕(戕害自己;自杀);自呈(自首;认罪);自敝(自己困败);自各儿(自己);自凛(自身寒微);自引(自行引退;自杀)〈介〉1 由;从 [from;since]自,从也。——《广雅》自天右之。

——《易·大有》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出自东方。

——《诗·邶风·日月》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宋·苏轼《超然台记》自李唐以来。—— 宋· 周敦颐《爱莲说》自张柴村。

——《资治通鉴·唐纪》自公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感觉何自起。

——蔡元培《图画》越朕嗣服,起自田间。——明·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自南海还。

——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2 又如:自从(介词。

表示时间的起点)3 在;于 [at;in]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诗·小雅》4 又如:自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副〉1 自然,当然 [naturally]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自治,自然太平。)——《韩非子·五蠹》神明自得。

——《荀子·劝学》自见异物。——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自足制之。

——《资治通鉴》自从本说。(意思是说,自然应当遵从《本草经》的说法。)

——宋· 沈括《梦溪笔谈》自有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2 又如:自恁(自然;径自);自化(自然化育);自可(自然可以);自老(自然衰老)3 本是;本来 [originally;at first]人之死生自有长短,不在操行善恶也。

——汉· 王充《论衡》小人自姓崔名 宁,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京本通俗小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乐府诗集》4 又如:自可(本来可以);自性(个性;本性);自合(自应;本该);自恁(本当)5 仍旧,依然 [remain the same;as before]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阁》6 亲自 [personally;in person]早自来谢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自抱持武。——《汉书·李广苏建传》王自往临视。

—— 晋· 干宝《搜神记》自将三千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7 又如:自鞫(亲自审讯罪犯)8 别自、另外 [besides;in addition]一板已自布字。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连〉1 假如,苟。与“非”连用 [if]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2 又如:自这般(假如像这样)3 即使,虽 [even if]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

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礼记·檀弓》4 却,可是 [but]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记梦》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 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水浒传》5 因为,由于 [because]自我致冠,敬慎不败也。

——《易·需》〈动〉1 用 [use;employ]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书·皋陶谟》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荀子·儒效》2 是 [be;really]女子无计可奈,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从了他。——《初刻拍案惊奇》。

6 初中文言文意思并

并 bīng

名词义:

1、古地名。并州。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宋·沈括《梦溪笔谈》

并 bìng

副词义:

1、全;全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人并有愧色。——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2、一起;一齐;同时。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资治通鉴》

连词义:

1、并且;连。

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聊斋志异·促织》

2、和;以及。

写作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1 小学作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疑问、排比、夸张、对比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 本体 |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 出现 | 是、成为 |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 无 |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2 有十种修辞手法的作文片段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梦想的美好) 梦想是腾飞的翅膀,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梦想,就有了成功的希望(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梦想对我们的重要性) 梦想是如此重要,追求梦想则是成功的前提对于步入初中的我们,或许认为初中的生活紧张而忙碌,书本题卷堆积如山,一月一考紧凑连接,家——学习爱——辅导班三点一线的生活鼓噪乏味但生活虽苦,我们仍能在苦中作乐,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眼下的艰难的求学之路都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历程,是我们为追求梦想而努力拼搏奋斗的见证 我曾被突如其来的考场失意打击的失魂落魄,我曾被接二连三的批评震慑的魂不守舍,我也曾因皆大欢喜的成功变得骄傲自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但每当我想起我的梦想——成为一名律师时,我又会迅速地冷静下来,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忆一切,变得和往常一样,只顾着继续努力拼搏,刻苦学习罢了古人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苦难对我们来书只是一种历练)现如今的吃苦与挫折算不了什么,它仅是考验我们能否成大器的管卡只要我们毫无畏惧的抬起头,勇往直前,张开属于自己的翅膀去追求梦想,就一定能“守得花开见明月”,找到那一片美好蓝天 梦想就是豪迈的江海,热情奔放;梦想就是广袤的土壤,孕育果实;梦想就是轻柔的白云,飘扬飞逸;梦想就是璀璨的星空,伴我前进(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梦想的美好和追求梦想的美妙)。

3 文章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比喻, 白描,比拟,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托,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对比,对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跳脱,转文。

共计63种。详细介绍比喻1、定义 [1]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3、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⑴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的裙。

⑵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⑶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⑷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2] (5)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例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例2:那时候,矿洞里发出可怕的响声,象打雷一样,不,比打雷还可怕。(《煤的对话》)(这是一种迂回曲折的比喻,它在提出喻体"打雷"之后,再否定喻体,最后又提出喻体。

经过肯定、否定、再否定,加强了比喻的鲜明性。)例3:老师用温柔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久久地没有松开。

我知道老师是在期待我的回答,我的誓言,我的进步。这,是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不,是一场春雨洒得我昂起了头。

(这样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又否定,又突起一场肯定,回环跌宕,使抒情淋漓尽致。)4、作用(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5、构成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⑴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⑵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⑶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6、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7、举例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a明喻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b暗喻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c借喻望穿秋水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修辞手法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2种类⑴扩大夸张。

故意把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⑵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⑶超前夸张。

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清曹雪芹《红楼梦》)3作用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4运用时注意问题⑴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⑵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

4 写作时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一般语法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

反问 :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

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他们轻轻的划着船,般两边的水哗、哗、哗。

迭字:是指: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2语意双关。3音、形双关。4音、形、义双关。

讳饰: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 反复 能够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反语 能增加说话或写文章的幽默感与讽刺性,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对偶 能够使句子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夸张 能够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形象特征。 设问 能够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 借代:比较含蓄,能使描写对象更形象。 排比 能够使句子结构整齐,语调协调,说理周密,表现充沛,论证雄辩,气势磅礴。拟人 能够把甲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

5 文章的修辞手法都有那些

修辞方式(\"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 1、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2、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3、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比喻象征: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5、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比拟等用法,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文章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大概有以下一些: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对偶、对比、排比、反语、通感 等等例如摘录下面一些供你参考的有修辞手法及运用: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给近年的语文高考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题型,那就是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这就要求考生要对修辞这一考点有一个新的认识;另一方面,修辞的应用性较强,在仿写语句、扩展语句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难点磁场 〔试题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

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试题2〕()依照下面句子,用“不是”和“如同”各造一个句子。 ①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

承诺不是 ②承诺如同珍珠,它是莹润的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承诺如同 ●案例。

6 记叙文都有哪些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人名代着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4、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文文言句式是什么

汉乐府》翻译

《怨歌行 》《战城南》《┼五从军征》《东门行》《妇病行》《妇病行》《有所思》《薤上露》《蒿里》

或者可以这样说: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怨歌行

怨歌行: 这一篇旧以为班婕妤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地所产的纨素最着名。

鲜:一作“皎”。

团团:一作“团圆”。

飙:急风。

箧笥:箱子。

十五从军征: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阿(e第一声谁):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

  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

持:用。

贻(yí):送,赠送

羹(geng):菜。糊状的

雉(zhì):野鸡

  东门行: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来家进门惆怅悲愁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衣架上没有衣服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只管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这样做不对!”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要迟到了!头发都白了掉了,白发老翁现在也不能安心活下去了”

  妇病行:①丈人:古时对男子的称呼,这里是病妇称她的丈夫。

②翩翩:泪流不止貌。

  ③属(zhǔ主)累:连累,拖累。一说,属,同“嘱”,嘱托;累,牵累。似不妥。

  ④笪(dá打)笞:犹今口语“捶打”。“笪”、“笞”二字同义,都是“打”的意思。

⑤行当:将要。折摇:即“折天”,天折。

  ⑥这二句是说我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希望你今后还能常想到我对你的这番嘱咐。

⑦乱:古时称乐曲的最后一章。

⑧牖(yǒu友):窗户。

  ⑨舍:放置。这二句是说将门窗关好,把孩子放在家里,独自到市上去。

⑩亲交:亲近的朋友。

  ⑾饵:糕饼之类的食品。从:从而。这三句是说路上碰到一位朋友,他哭得坐不起来,于是就请求朋友代为孤儿买饵。

  ⑿索:求。这二句是说孤儿见父亲空手回家,哭喊着要妈妈抱。

⒀空舍:是说房子里一无所有。

⒁行复尔耳:又将如此。尔,如此。

  ⒂道:说。这二句是说不久孩子们也将和他妈妈一样贫病去,什么也别说了!

  有所思: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dài mào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我同你断绝相思!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兄嫂也当知道此事太过悲哀!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太阳将会知道我的心思吧!

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

一、何谓乐府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汉代乐府诗的类别

二、从其内容来看, 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 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 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 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 杂舞用于宴会

军乐 「鼓吹曲辞」, 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 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 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 源出于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 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于佛老, 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汉代乐府诗的题材内容

反映战争的痛苦

  《战城南》反映汉代人民那种惨痛的战争生活非常深刻诗的前幅描写激战的荒凉恐怖,

  后幅则写平民为战争而荒废耕作, 因而发出怨言, 诚为暴露战争苦痛生活的写实诗篇又如《东光》一篇, 反映出武帝征讨南越, 军士流露出的悲怨感情「仓吾多腐粟, 无益诸军粮诸军游荡子, 早行多悲伤」, 也是一篇反战的作品

反映徭役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诗中描写一个在外面征战六十五年的军人, 到了八十岁的高年, 回到家乡

  来, 房屋破坏不堪, 成了鸟兽的巢穴, 亲故凋零, 一无所有, 肚皮是饿了, 于是采着野谷葵草煮着作羹饭, 但是在这种情景之下, 怎能吃得下去呢 出门望着天边, 眼泪不住地流下来了诗中对于那种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所受的苦难, 作了无情的控诉

反映贫困

  《妇病行》描写一个贫民家庭的悲惨景象诗中写病妇临终托孤, 丈夫对亲友哭倒, 孤儿

  在空舍中啼号索母的情况, 真实动人, 令人凄酸《孤儿行》描写了孤儿受虐待的遭遇他的兄嫂把他看成奴隶和仇人, 尽量折磨他, 必欲置之地《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老汉为穷困所迫, 铤而走险, 起来造反的过程

反映漂泊/游子他乡

  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 不易还乡, 是以此类羁旅之作每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现强烈的悲痛,

  如《饮马长城窟行》: 「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 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 辗转不相见」, 便是写一个妻子为了寻求好的丈夫而辗转流徙他乡的

爱情题材

  《有所思》写一个女子知道爱人有他心的时候, 恨得立刻把正要送给他的礼物摧毁了,表

  示一刀两断的决心, 但是当好忆起当初定情幽会时的甜蜜生活时, 便又觉得不能一刀两断, 显出作者的痛苦矛盾《上邪》抒发一个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表明了生不渝的爱情她以火一般的热情表白: 除了山川崩竭, 天地毁灭之外, 爱情不会终止!

婚姻/妇女悲惨命运/封建礼教束缚

  《上山采靡芜》叙述一个弃妇和故夫偶然重逢时一番简短的问答它不从正面写弃妇的

  悲哀, 反而写故夫的念旧, 更显出女主人家的被弃是无辜的尽管她的劳动比人强, 颜色也不比人差, 她还是不免于被抛弃她的不幸仅仅由于男子的喜新厌旧罢了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同时热情地歌

颂了二人忠于爱情, 宁不屈的精神

统治者的荒*

  《鸡鸣》,《相逢行》和《长安有狭邪行》都描写当时富贵人家的奢侈享受, 黄金为门,白

  玉为堂, 堂上置酒作乐, 中庭华灯煌煌, 舍后珍禽罗列子弟人人做官, 贵者至二千石年轻妇女无事可做, 调丝弄弦而已《陌上桑》则叙述了一个太守侮弄一个采桑女子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诗中揭露了官吏的荒*无耻面目, 同时塑造了坚贞,勇敢,美丽的女性形象秦罗敷

人民的劳动生活

  在汉乐府中, 有不少是表现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的如《江南可采莲》是江南青年男女

  采莲时所唱的歌谣, 一面工作, 一面歌唱, 表现了乡村男女集体劳动生活的快乐, 和江南农村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饮酒求仙/人生无常

  汉乐府诗亦有饮酒求仙的思想, 是那些受有神仙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的反映,

  如《善行哉》,《西门行》,《王子乔》等篇, 都是这类作品至于人生无常的作品, 如《怨诗行》,《驱车上东门》, 主题都是怨叹人生无常, 鼓吹「游乐当及时」,「游心恣所欲」,宣泄颓废没落的情绪

三、汉乐府诗的语言及形式的特点/艺术特色

(1) 语言朴实自然

  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如《孤儿行》写孤儿受兄嫂虐待, 诗句虽参差不齐, 而情与境会, 孤儿口状心计之状, 活现笔端

  诗句句式长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 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 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灵活自由有继承《诗经》四

  言体的如《公无渡河》,《善哉行》; 有杂言体的, 句法自由多变, 整散不拘如「鼓吹曲辞」里「铙歌」中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二,三,四,五,六,七字也有, 变化极为自由汉乐府还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诗, 如《江南可采莲》,《孔雀东南飞》等, 比四言诗多了一个音节, 适应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 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篇幅长短均有, 最长的达三百五十馀句, 短的则数句

  汉乐府民歌篇幅长短均有, 最长的如《孔雀东南飞》, 便长达三百五十馀句, 短的如《杂

  曲 枯鱼过河泣》只得四句;《江南可采莲》便是只有七句

押韵灵活

  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有句句押韵的, 如《平陵东》:「平陵东, 松柏桐,不

  知何人劫义公」,「心中恻, 血出漉, 归告我家卖黄犊」便是; 有隔句押韵的, 如《东门行》,《燕歌行》,《梁甫吟》等; 也有隔两句和三句押韵的, 如《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和「自名为罗敷」相隔两句押韵, 又「照我秦氏楼」和「桂枝为笼钩」更隔五句押韵这都显出押韵的变化多端

用对话/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上山采蘼

  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 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 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如《上邪》如山洪爆

  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乌生》中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枯鱼过河泣》中腐臭了的鱼会哭泣, `会写信等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 显示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排偶句 排偶句也可以说是汉乐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 如《陌上桑》中的:「头上倭角髻, 耳中明

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罗为上襦」便是

回环往复, 音韵和谐

  在当日的民歌中有不少优美小诗, 如《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

  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此诗回环往复, 形象鲜明, 音韵和谐, 文字活泼, 正是民歌的本色

汉代乐府对后世的影响

现实主义的发扬

  汉乐府民歌继《诗经》之后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如建安时曹操父子,王粲,陈琳等以

  描写社会乱离疾苦为内容的诗篇, 正是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精神它们多用乐府旧题, 运用叙事的方法和通俗的语言, 在形式上也见出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唐代杜甫虽不用乐府旧题而「因事立题」, 诗的精神和体制实与汉乐府民歌一脉相承, 直接受到乐府民歌的影响白居易,元稹效发杜甫做「因事立题」的社会诗, 而且提出「诗歌合为时而作」的口号, 也正是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传统

语言通俗朴素/风格清新

  汉乐府诗的风格多样, 有清新明朗, 有深情婉转, 也有慷慨悲歌, 但都统率于质朴自然的风格下所谓质朴自然, 表现在诗歌语言上, 矢口成言, 绝无文饰, 故浑朴真挚, 独擅古今后世诗人多受汉乐府的影响

奠定五言诗的基础

  汉乐府以五言和杂诗为主杂言诗于建安之后大盛, 曹操,曹丕,李白等杂言诗莫不源于乐府民歌乐府对五言诗的影响更大, 东汉时摹仿者甚多, 至建安已出现「五言腾踊」的局面, 取代《诗经》的四言,《楚辞》的「骚体」, 而成为一种主要的诗歌形式

乐府诗歌体裁对后世歌行体的影响

  乐府诗歌体裁对后世的歌行体的形成亦有影响六朝诗人鲍照的五言和杂言乐府都是杰出的, 唐代李白的乐府歌行更是空前, 它们在艺术形式上所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是显着的

用对话/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上山采蘼

  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 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 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这些手法, 对后世诗歌的修辞手法亦有启发

参考资料:

>

关于“秦罗敷的相关著作”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shiji/1483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