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是谁(林则徐传原文)
-
林则徐是谁
网上有关“林则徐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林则徐传原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著名的诗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鼓东街(今属福州市鼓楼区)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二十六日。他从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
林则徐4岁时,父亲林宾日便“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父亲的启蒙教育,促成了林则徐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林则徐的母亲是闽中宿儒陈圣灵的第五女,是位“幼读书,通晓大义,勤于女红”的女性。如此家庭环境与教育,养成了他坚韧向上、勤奋好学的品行,读书、爱书伴其一生。
林则徐14岁时,父亲林宾日节衣缩食,把他送进鳌峰书院学习。在老师郑光策的教导下,他开始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眼界大为开阔。七年时间里,林则徐研读了儒家经典以及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著作,诵读先秦诸子著作及《史记》《汉书》等史书,广涉历代文集、笔记、佛经、医书等。这些诵读坚实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他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游走自如,并养成他“海纳百川”的气度,为其关注并研究西方文化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在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和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但是却遭到投降派诬陷,清政府迫于英军压力,将林则徐作为对鸦片事宜“办理不善”的罪臣而革职查办,流放新疆伊犁。
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等,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促进西学东渐的带头人。我们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他在鸦片战争中,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林则徐是一位出色的治水专家,在其仕宦生涯中,十分重视并努力举办水利事业,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运河、黄河、长江。林则徐治水注重深入实际,事必躬亲,同时还重视赈灾济贫,这些都是其“重民思想”的反映。
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在广州禁止鸦片的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为抗击鸦片侵略,战胜敌人,他进行了大量的“师夷之长技以制敌”的军事变革实践。林则徐在广东一边禁烟,一边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林则徐传原文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 *** 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少年故事:
尽管林则徐家境寒苦,但是林宾日非常重视教育。四岁时,父亲林宾日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七岁,已经熟练文体,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早的事。原因由于林宾日幼时家贫,到十三岁才入书塾,常常被同学嘲笑,为免儿子和自己一样命运,教书时便将他携入塾中,抱在膝上,一同听学。
林宾日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教书先生,教育态度暨讲究又开明。他不只重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不求死背,不求体罚,循循善诱,让学生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他教了五十年书当中,中举或考上进士的多达数十人,最杰出的还是儿子林则徐,他八九岁时,他在书塾常常以佳作得到奖金,眼见家境依然贫穷,有人曾叫林则徐改业,但林宾日不许,他认为儿子日后必飞黄腾达,名成利就。
林则徐十二岁时,孔庙召童生任佾生,经一轮选拔之后,林则徐当选任佾生,为祭祀乐舞的人员。
林则徐童年家境寒苦,但他得到开明的父亲教导,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童年是非常快乐的。邻居常常听到林家吃饭时的欢笑声,探看之下,不过是十多个人津津有味吃着豆腐。后来林家以此事来教诲子孙知足常乐的道理。
河南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有次遇到林则徐,对他文思敏捷留上了心,认为此子必成大器。果然,林则徐十四岁时,就考上秀才,同年,林则徐就与郑大模之女郑淑卿订婚。以当时来说,进士门第出身的郑家千金下嫁给家境寒苦的林家秀才,是件罕见的事情。
林则徐轶事典故
名字来由
则,学习、效法。
徐,指的是福建巡抚徐嗣曾。
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
字少穆,石麟。
一种说法:据程恩泽《题林?D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及注的解释,林则徐出生那天晚上,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为是吉兆,因此在给儿子取名“则徐”之余又给字“少穆”,“石麟”。
另一种说法:他出生时有一个不寻常的巧合。那天是八月三十,赤日炎炎。林则徐的父亲叫林宾日,是个在三家村训蒙童的穷教书匠,家徒四壁却洁身自好。林宾日因妻子分娩在即,接生婆也进了门,他自己便去镇上想买点龙眼等滋补品回家。
正巧,福建巡抚徐嗣曾从乡下察看灾情回衙,,差役鸣锣喝道,随从们拥簇在大桥的前后左右。不想半路突然阴云密布,雷声隆隆,顷刻间大雨瓢泼如注。徐嗣曾是个体察民情、关心手下的好官,他当即吩咐众人找地方避雨。可是这儿旷野茫茫,唯见山岙边有间破旧小屋,众人赶忙去檐下暂避。突然,屋内传出一阵婴儿坠地的呱呱啼哭声,正巧林宾日也在此时赶了回来。他见一位堂堂二品红顶花翎大官员居然站立在自己家门口,大吃一惊,也顾不得满地水淋淋,匆匆跪拜。徐嗣曾双手把林阳谷搀扶起来说:“古人云:‘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你为大清国生了一个好子民——说不定将来还是栋梁之材,不能拜、不能拜,本官还应该祝贺你才是哩!”林宾日见这位巡抚大人和蔼可亲,全无半点官架子,内心十分感动。
为纪念这次天造地设的奇遇,他兴奋地给儿子取名为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则”是“效仿”的意思。因为林宾日知道巡抚徐嗣曾重视知识分子,深得士人的敬仰,故他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效仿徐嗣曾,做一个清官,因此就给刚出生的儿子取了个“则徐”的名字。
改诗深意
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年轻时功名未就,跌宕不羁,曾有咏新月诗云: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林则徐读了,认为女婿诗虽好,但却小有不妥,于是替他把“必”字改为“况”字。沈葆桢的诗托月言志,未免自视清高,气量偏狭。林则徐把它改为“何况清辉满十分”,诗意迥然不同,成为功名未就时,蓄才积识以备济世之用,一旦身居高位便可大展身手,实现治国安邦的宏图大业;而且对照上下句,诗中隐含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深意。一字之差,反映了翁婿两人的不同襟怀。
林则徐的手札
“且彼方大炮远至五十里内外,其接仗相隔远甚。。并非亲面,况其放炮之法,与内地,排枪同,一接连连不断。我方,仅以小炮,既不能及彼,且放一炮费必须多辗转。”
“每一思之,心肝欲裂。天佑我国家,或当有伟人出现,而珍减此夷。”
这些话摘自林则徐的书信,大意是写到清军的炮打不到这些洋人,看不见敌人,敌人的洋炮却打到我们国家的士兵上,我的心都碎了,我希望老天爷能保佑我们国家,出现个伟人消灭敌人。这封信林则徐给他的朋友之后,告诉他的朋友不要发表,怕影响士气民心,也更能反映出林则徐对国家前途的忧心和民族未来的期望。林则徐
林则徐 邓廷桢(达洪阿)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人。少警敏,有异才。年二十,举乡试。巡抚张
师诚辟佐幕。嘉庆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典江西、云南乡试,分校
会试。迁御史,疏论福建闽安副将张宝以海盗投诚,宜示裁抑,以防骄蹇,被嘉
纳。未几,出为杭嘉湖道,修海塘,兴水利。道光元年,闻父病,引疾归。二年,
起授淮海道,未之任,署浙江盐运使。迁江苏按察使,治狱严明。四年,大水,
署布政使,治赈。寻丁母忧,命赴南河修高家堰堤工,事竣回籍。六年,命署两
淮盐政,以未终制辞,服阕,补陕西按察使。迁江宁布政使,父忧归。十年,补
湖北布政使,调河南,又调江宁。十一年,擢河东河道总督。疏陈稭料为河工
第一弊薮,亲赴各厅察验;又言碎石实足为埽工之辅,应随宜施用。十二年,调
江苏巡抚。吴中洊饥,奏免逋赋,筹抚恤。前在藩司任,议定赈务章程,行之
有效,至是仍其法,宿弊一清。赈竣,乃筹积谷备荒。清釐交代,尽结京控诸狱。
考覈属吏,疏言:“察吏莫先於自察,必将各属大小政务,逐一求尽於心,然后
能以验群吏之尽心与否。如大吏之心先未贯彻,何从察其情伪?臣惟持此不敢不
尽之心,事事与僚属求实际。”诏嘉之,勉以力行。
先是总督陶澍奏濬三江,则徐方为臬司,综理其事,旋以忧去。至是黄浦、
吴淞工已竣,则徐力任未竟者,刘河工最要,拨帑十六万五千有奇,白茆次要,
官绅集捐十一万两,同时开濬,以工代赈。两河旧皆通海,易淤,且凿河工钜,
改为清水长河,与黄埔、吴淞交汇通流。各於近海修闸建坝,潮汐泥沙不能壅入,
内河涨,则由坝泄出归海。复就原河逢湾取直,节省工费三万馀两,用濬附近刘
河之七浦河,及附近白茆之徐六泾、东西护塘诸河。又濬丹徒、丹阳运河,宝带
桥泖淀诸工,以次兴举,为吴中数十年之利。两署两江总督。
十七年,擢湖广总督。荆、襄岁罹水灾,大修堤工,其患遂弭。整顿盐课,
以减价敌私无成效,专严缉私之禁,销数大增。湖南镇筸兵悍,数肇衅,巡阅抚
驭,密荐总兵杨芳,擢为提督,移驻辰州,慎固苗疆屯防。
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下中外大臣议。则徐请用重典,言:
“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之,命入
觐,召对十九次。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十九年春,至。总督邓廷桢已严申
禁令,捕拏烟犯,洋商查顿先避回国。则徐知水师提督关天培忠勇可用,令整兵
严备。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趸船,呈出烟土二万馀箱,亲莅虎门验
收,焚於海滨,四十馀日始尽。请定洋商夹带鸦片罪名,依化外有犯之例,人即
正法,货物入官,责具甘结。他国皆听命,独义律枝梧未从。於是阅视沿海炮台,
以虎门为第一门户,横档山、武山为第二门户,大小虎山为第三门户。海道至横
档分为二支,右多暗沙,左经武山前,水深,洋船由之出入。关天培创议於此设
木排铁练二重,又增筑虎门之河角炮台,英国商船后至者不敢入。义律请令赴澳
门载货,冀囤烟私贩,严斥拒之,潜泊尖沙嘴外洋。
会有英人殴毙华民,抗不交犯,遂断其食物,撤买办、工人以困之。七月,
义律藉索食为名,以货船载兵犯九龙山炮台,参将赖恩爵击走之。疏闻,帝喜悦,
报曰:“既有此举,不可再示柔弱。不患卿等孟浪,但戒卿等畏葸。”御史步际
桐言出结徒虚文,则徐以彼国重然诺,不肯出结,愈不能不向索取,持之益坚。
寻义律浼澳门洋酋转圜,原令载烟之船回国,货船听官查验。九月,商船已具结
进口,义律遣兵船阻之,开炮来攻,关天培率游击麦廷章奋击败之。十月,又犯
虎门官涌,官军分五路进攻,六战皆捷。诏停止贸易,宣示罪状,饬福建、浙江、
江苏严防海口。先已授则徐两江总督,至是调补两广。府尹曾望颜请罢各国通商,
禁渔船出洋。则徐疏言:“自断英国贸易,他国喜,此盈彼绌,正可以夷制夷。
如概与之绝,转恐联为一气。粤民以海为生,概禁出洋,其势不可终日。”时英
船寄椗外洋,以利诱奸民接济销烟。二十年春,令关天培密装炮械,雇渔船蛋
户出洋设伏,候夜顺风纵火,焚毁附夷匪船,接济始断。五月,再焚夷船於磨刀
洋。谍知新来敌船扬帆北乡,疏请沿海各省戒严。又言夷情诡谲,若迳赴天津求
通贸易,请优示怀柔,依嘉庆年间成例,将递词人由内地送粤。
六月,英船至厦门,为闽浙总督邓廷桢所拒。其犯浙者陷定海,掠宁波。则
徐上疏自请治罪,密陈兵事不可中止,略曰:“英夷所憾在粤而滋扰於浙,虽变
动出於意外,其穷蹙实在意中。惟其虚忄乔性成,愈穷蹙时,愈欲显其桀骜,试
其恫喝,甚且别生秘计,冀售其奸;一切不得行,仍必帖耳俯伏。第恐议者以为
内地船炮非外夷之敌,与其旷日持久,不如设法羁縻。抑知夷情无厌,得步进步,
威不能克,患无已时。他国纷纷效尤,不可不虑。”因请戴罪赴浙,随营自效。
七月,义律至天津,投书总督琦善,言广东烧烟之衅,起自则徐及邓廷桢二人,
索价不与,又遭诟逐,故越境呈诉。琦善据以上闻,上意始动。
时英船在粤窥伺,复连败之莲花峰下及龙穴洲。捷书未上,九月,诏曰:
“鸦片流毒内地,特遣林则徐会同邓廷桢查办,原期肃清内地,断绝来源,随地
随时,妥为办理。乃自查办以来,内而奸民犯法不能净尽,外而兴贩来源并未断
绝,沿海各省纷纷徵调,糜饷劳师,皆林则徐等办理不善之所致。”下则徐等严
议,饬即来京,以琦善代之。寻议革职,命仍回广东备查问差委。琦善至,义律
要求赔偿烟价,厦门、福州开埠通商,上怒,复命备战。二十一年春,予则徐四
品卿衔,赴浙江镇海协防。时琦善虽以擅与香港逮治,和战仍无定局。五月,诏
斥则徐在粤不能德威并用,褫卿衔,遣戍伊犁。会河决开封,中途奉命襄办塞决,
二十二年,工竣,仍赴戍,而浙江、江南师屡败。是年秋,和议遂成。
二十四年,新疆兴治屯田,将军布彦泰请以则徐综其事。周历南八城,濬水
源,辟沟渠,垦田三万七千馀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如议行。二十
五年,召还,以四五品京堂候补。寻署陕甘总督。二十六年,授陕西巡抚,留甘
肃,偕布彦泰治叛番,擒其酋。
二十七年,授云贵总督。云南汉、回互斗焚杀,历十数年。会保山回民控於
京,汉民夺犯,毁官署,拆澜沧江桥以拒,镇道不能制。则徐主止分良莠,不分
汉、回。二十八年,亲督师往剿,途中闻弥渡客回滋乱,移兵破其巢,歼匪数百。
保山民闻风股栗,缚犯迎师,诛其首要,散其胁从,召汉、回父老谕以恩信。遂
搜捕永昌、顺宁、云州、姚州历年戕官诸重犯,威德震洽,边境乃安。加太子太
保,赐花翎。二十九年,腾越边外野夷滋扰,遣兵平之。以病乞归。逾年,文宗
嗣位,叠诏宣召,未至,以广西逆首洪秀全稔乱,授钦差大臣,督师进剿,并署
广西巡抚。行次潮州,病卒。则徐威惠久著南服,贼闻其出,皆震悚,中道遽殁,
天下惜之。遗疏上,优诏赐恤,赠太子太傅,谥文忠。云南、江苏并祀名宦,陕
西请建专祠。
则徐才识过人,而待下虚衷,人乐为用,所莅治绩皆卓越。道光之季,东南
困於漕运,宣宗密询利弊,疏陈补救本原诸策,上畿辅水利议,文宗欲命筹办而
未果。海疆事起,时以英吉利最强为忧,则徐独曰:“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后其言果验。
邓廷桢,字嶰筠,江苏江宁人。嘉庆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屡分校
乡、会试,称得士。十五年,授台湾遗缺知府,浙江巡抚蒋攸銛请留浙,补宁波。
母忧归,服阕,补陕西延安府,历榆林、西安,以善折狱称。平反韩城、南郑冤
狱,又全同州嫠妇母子,陕民歌颂,传播京师。二十五年,超擢湖北按察使,权
布政使。沿江民田历年沉没,而赋额仍在,为民累,悉请免之。道光元年,迁江
西布政使。以前在西安失察渭南令故出县民柳全璧杀人罪,罣误,夺职。议戍军
台,宣宗知其无私,特免遣戍,予七品衔,发直隶委用。寻授通永道。四年,擢
陕西按察使,迁布政使。
六年,擢安徽巡抚。自嘉庆时,安徽多大狱,凤、颍两郡俗尤悍,常以兵定,
责缴兵械,私藏尚多。廷桢乃立限,责成保长,逾限及私造者置之法。任吏皆得
人,刁悍之风稍戢。旧例,颍州属三人以上凶器伤人者,极边烟瘴充军,佥妻发
配。廷桢疏言:“悍俗诚宜重惩,妇女顾名节,多自残求免,或自尽伤生,情在
可矜,请停其例。”遇水灾,亲乘舟勘赈。修复安丰塘、芍陂水门,濬凤阳沫河,
加筑堤闸。严缉捕,屡获剧盗。以获南河掘堤首犯陈端,诏嘉奖。治皖十载,政
尚安静,境内大和。
十五年,擢两广总督。鸦片烟方盛行,漏银出洋为大患。十六年,英吉利商
人以趸船载烟,廷桢禁止不许进口,犹泊外洋,严旨驱逐。沿海奸民勾结,禁令
猝难断绝。廷桢与提督关天培整备海防,迭於大屿山口、急水洋获蟹艇,载银钜
万,尽数充赏,破获囤烟私贩。十八年,英船载属番男妇五百馀人赴澳门居住,
驱令回国。诏下禁烟议,疏言:“法行於豪贵,则小民易从;令严於中土,则外
货自绌。”十九年,林则徐奉命至广东,廷桢与之同心协力,尽获趸船积烟,焚
之,严私贩之罪;临以兵威,屡战皆捷,事详则徐传。奸民因失业,遍腾蜚语。
廷桢疏陈,略曰:“臣缉惩鸦片,三载於兹。豪猾之徒,刑僇逋逃,身家既失,
怨讟遂兴。查检为希旨,掩捕为贪功,侦伺为诡谋,推鞫为酷罚。诬以纳贿,目
以营私。讥建议为急於理财,訾新例为轻於改律,狂悖纷荧,无非为烟匪泄愤。”
诏慰勉之。
调两江、云贵,皆未赴,闽防方急,遂调闽浙总督。购洋炮十四运闽,以闽
洋无内港,炮台建於海滩,沙浮不固,奏改为炮墩,囊沙堆筑,外护以船。募水
勇饰商船出洋巡缉。二十年三月,英船窥厦门,遣提督程恩高等迎敌於梅林澳,
击走之。奸民勾通出洋运烟,分责水陆师严缉,遇即攻击,迭有歼擒。六月,敌
船驶入厦门,求通贸易,阻之,遂开炮,来扑炮台,参将陈胜元、守备陈光福奋
击,毙其前队数人,发炮伤敌甚众,乃遁。其分犯浙洋者,陷定海,廷桢率师赴
剿,行次清风岭,诏以闽防紧要,止其赴浙,遂驻兵泉州,招募练勇。疏言:
“英船二十馀艘聚泊定海,内地师船恐难骤近,必改造坚大之船,多配炮火,间
道而进,方能制胜。”
九月,诏以廷桢等在粤办理不善,转滋事端,与林则徐同夺职。二十一年,
琦善撤沿海兵备,虎门失守,复追论廷桢久任两广,废弛营务,与则徐同戍伊犁。
二十三年,释还。寻予三品顶戴,授甘肃布政使。议清查荒地,亲往历勘,由银
州东尽洮、陇,西极酒泉,得田一万九千四百馀顷,又番贡地一千五百馀顷,宁
夏马厂地归公一百馀顷,熟地升科,荒者招垦,诏嘉其勤,复二品顶戴。二十五
年,擢陕西巡抚,署陕甘总督。番匪扰蒙部,遣兵邀击於硫磺沟,平之。寻回任。
二十六年,卒於官。
廷桢治行早为时称,屡踬屡起,宣宗知之深,故卒用之。绩学好士,幕府多
名流,论学不辍。尤精於音韵之学,所著笔记、诗、词并行世。子尔恒,亦官至
陕西巡抚,自有传。
当廷桢之去福建也,逾年,英兵复至,陷厦门,遂窥台湾。总兵达洪阿偕台
湾道姚莹屡却之。及和议成,同获谴。
达洪阿,字厚庵,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由护军洊擢总兵。道光十五年,
调台湾镇。十八年,剿嘉义县匪沈和等,赐花翎,加提督衔。二十一年八月,英
兵船至鸡笼海口,达洪阿与姚莹督兵御之。副将邱镇功燃巨炮折其桅,敌船冲礁
破碎,擒斩甚众,赐双眼花翎。九月,敌船再至鸡笼三沙湾,复却之。剿平嘉义、
凤山土匪,予骑都尉世职。二十二年,敌船犯淡水、彰化间之大安港,欲入口。
达洪阿谋於姚莹,莹曰:“此未可与海上争锋,必以计歼之。”乃募渔舟投敌任
乡导,诱令从土地公港入,搁浅中流,伏发,大破之,落水死者无算,其窜入渔
舟者,击斩殆尽。诏嘉台湾三次破敌,达洪阿等智勇兼施,大扬国威,赐号阿克
达春巴图鲁,加太子太保衔。敌船游奕外洋,乘间掩击,迭有俘获,遂不复至。
既而英师再陷定海,浙江、江苏军屡挫,乃议和。英将濮鼎查诉称台湾所戮
皆遭风难民,达洪阿等冒功捏奏,命总督怡良赴台湾查办。至即传旨革职逮问,
兵民不服,势汹汹,达洪阿等抚慰乃散。至京,下刑部狱,寻释之,予三等侍卫,
充哈密办事大臣。历伊犁参赞大臣,西宁办事大臣。二十六年,偕陕甘总督布彦
泰剿平黑错寺番匪。三十年,授副都统。
咸丰元年,从大学士赛尚阿剿贼广西,破紫金山西南炮台。以病回京。三年,
粤匪犯畿辅,率八旗兵赴临洺关进剿。从钦差大臣胜保击贼静海,四战皆捷,追
至下西河,副都统佟鉴、天津知县谢子澄阵亡。诏斥达洪阿先退,革职,留营效
力。四年,败贼献县,复原官。寻追贼阜城,受伤,卒於军。赠都统衔,予骑都
尉兼一云骑尉世职,谥壮武。姚莹自有传。
论曰:林则徐才略冠时,禁烟一役,承宣宗严切之旨,操之过急;及敌氛蹈
瑕他犯,遂遭谗屏斥。论者谓粤事始终倚之,加之操纵,溃裂当不致此。则徐濒
谪,疏陈:“自道光元年以来,粤关徵银三千馀万两,收其利必防其害。使以关
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制夷已可裕如。”诚为谠论。惟当时内治废弛,外情隔膜,
言和言战,皆昧机宜,其祸岂能幸免哉?邓廷桢与则徐同心御侮,克保岩疆。若
达洪阿、姚莹却敌台湾,固由守御有方,亦因敌非专注,朝廷皆不得已而罪之,
诸人卒皆复起,而名节播宇内、焕史册矣。
林则徐 梁启超 严复和陈独秀谁是翻译家
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严复:近代着名的翻译家、教育家 、新法家代表人。
陈独秀: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所以,答案应为严复,求采纳~
谁有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的详细资料?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阵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1831年任河东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1832年任江苏巡抚,疏陈连年钱漕之累、小民之苦,坚请缓征,并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了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效果。他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涸”的政治危机,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严禁鸦片。12月,道光帝召林则徐到北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与此同时,他积极筹备海防,修建炮台,于海口设置木排铁链,添置大炮,整顿水陆军,组织水勇,并发出告示:“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因而多次打败英军的武装挑衅。他还积极了解外国情况,“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以便“知其虚实”,“定控制之方”,并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1840年1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战备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则徐被革职。1841年,林则徐被派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被发配新疆,在新疆垦辟屯田。1845年,署理陕甘总督。1846年,任陕西巡抚。1847年授云贵总督,奏请准许招商集股,开发矿产。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广西巡抚,前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他在赴任途中,病死于广东潮州,终年66岁。着作辑为《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出身微寒,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27岁参加会试,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中进士,授庶吉士,嘉庆十九年,任翰林院编似,派充国史馆协修。嘉庆二十一年,派充江西乡试副考官。道光皇帝嗣位后,道光二年和三年历任浙江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此后多年,分别辗转分任陕西、湖北、河南、江宁等省按察使或布政使道光十二年(1832年)林则徐首任封疆大吏,出任江苏巡抚十五年,又兼署两江总督道光十七年,任湖广总督。道光十八年,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东禁烟。道光十九年林则徐调任两江总督,道光二十年,林则徐接任两广总督由一个普通寒士仅历十余年即登上封疆大吏要座,实属罕见道光皇帝之所以如此迅速拔林则徐于群僚之中,有人认为是由于林则徐于道光十八年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原片》中向道光帝指出,鸦片若不禁绝“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国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晌之银”的警告后,极合道光圣意,故予大胆提拔。这种看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却不全面。我们认为,道光帝敢于逐层提升林则徐,是出于他对林则徐长期考察的结果道光二年,林则徐入京陛见,道光帝召见他时嘉许道:“汝在浙省虽为未久,而官声颇好,办事都没有毛病,联早有所闻,所以叫汝再去浙江,遇有道缺都给汝补,汝补缺后,好好察吏安民罢!”并关照他以后“照从前那样做就好了。”向例病痊起复人员坐补原缺,而道光帝却让他什么“缺都给汝补”,扩大了林则徐补官机会,这对当时候补官吏来说,是夭大的恩典,林则徐在其《纪恩抒怀》一诗中认为,这是“转沾雨露宠恩偏”压抑不佳感激之情。道光三年,江苏水患,林则徐力主控刘河故道泄水,成效较大,治水有功。十一月林则徐入京陛见,道光帝两次召见,对林大加赞许鼓励他“勉为良臣”。道光四年,八月,清朝廷根据两江总督林玉庭的奏请,命林则徐(时任江苏按察使)筹浚江浙水道,道光帝批称:“即联特派,非伊而谁,所请甚是。”林则徐的才干深为道光帝所赏识。道光十二年,林则徐首任封疆大吏—江苏巡抚,他在江苏五年,政绩卓着,因此,于道光十六年,又升任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在防汛、槽运、禁烟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次年,他又转任湖广总督。在湖广总督任上,林则徐忠实执行道光帝禁毒政策,得到道光帝赞许,说他“所办甚属认真”。
林则徐的政治才干、务实精神,屡受道光帝赞赏,并给予层层提拔,最后把他推向禁烟的最前线—广东,为林则徐施展个人才干,实现爱国主义抱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原野。因此,可以这样说,倘若没有道光帝的知人善任,林则徐虽有作为,但其影响面极其有限,更不可能主持6 3为民族雪耻、振撼全世界的虎门销烟。
参考资料:
陈敬木-《论林则徐历史地位的确立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关于“林则徐是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1191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
-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
-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