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的简介(谁知道吴硕昌啊,有简介么)

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的简介(谁知道吴硕昌啊,有简介么)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04    点击:  162 次

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的简介

网上有关“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谁知道吴硕昌啊,有简介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书轴,纸本,纵:149.5cm,横:82.3cm。

释文:

田车孔安鋚勒既简左骖

旙旙右骖騝騝逜(午)以年个阳于原逜(午)

止□宫车其写秀弓寺射

麋豕孔庶麀鹿雉兔其又

何其□大出各亚吴执而

勿射庶□□麋豕君子逌乐右临

猎碣第三

吾家赖父先生尝谓:临石鼓宜重严不(而)不滞,

宜虚宕而不弱,近时作者唯臯文张先生能之,缶

愿学焉而已。乙卯夏五月客沪上,吴昌硕。

本幅临石鼓第三鼓“田车”篇,末款“吴昌硕”,下钤“俊卿之印”、“昌硕”印二方。此轴书于1915年,吴昌硕时年71岁。本幅无藏印。

吴昌硕是清末的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他诗、书、画、印四绝,书法中,篆、隶、行、草均擅,其中篆书最负盛名。他篆书早年学过邓石如、杨沂孙,后学石鼓文,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吴昌硕一生临了大量的石鼓文,传世作品较多,今介绍的是他八十岁时所书一件临石鼓文轴,可以说是他晚年复归平正的作品。吴昌硕有不少篆书写的左低右高,特征虽明显,但习气也显而易见。这件篆书作品不同,结字方正,略有倚侧,用笔苍茫老到,不温不火,是一件很好的作品。

谁知道吴硕昌啊,有简介么

吴昌硕吴昌硕 篆书十一言对联(无图)

钤印:俊卿之印 仓硕

释文:水方员余日阴阴来小舫 车驱左右朝阳莽莽邋平原 简庐主人嗜予临猎碣字为集二十字以余作斜 汉碑中往往见之 石门颂余谷之川此其一也 驱作驱 朝作朝 见吴侃叔石鼓读莽作莽 见石鼓亦雅 光绪癸卯重阳后数日安吉吴俊卿昌硕疴癖斯堂一月安东令

简介:吴昌硕,初名俊,后改俊卿,字仓石、昌硕,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大聋。浙江安吉人

是吴昌硕 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1844年 甲辰 1 岁 9 月12日(农历八月初一) 出生于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当时隶属孝丰县)。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

他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 表现形式。

吴昌硕绘画的题材以花卉为主,学画较晚,40岁以后方将画示人。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的画法,服膺于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画家的画艺,从中受惠甚多。他酷爱梅花,常以梅花入画,用写大篆和草书的笔法为之,墨梅、红梅兼有,画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富有情趣,曾有“苦铁道人梅知己”的诗句,借梅花抒发愤世疾俗的心情。又喜作兰花,为突出兰花洁净孤高的性格,作画时喜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和用篆书笔法画成,显得刚劲有力。画竹竿以淡墨轻抹,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富有变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为“双清”或“三友”,以寄托感情。菊花也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他画菊花或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与菊花情状相映成趣。菊花多作**,亦或作墨菊和红菊。墨菊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晚年较多画牡丹,花开烂漫,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显得生气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画,极富生活气息。作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真趣盎然的诗文和洒脱不凡的书法,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使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对于近世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

绘画作品 《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花卉十二屏风》、《梅花》、《花卉四屏》、《牡丹》、《兰石图》、《松石图》、《花卉》2幅、《紫藤图》、《杂画册(之—、二)》、《依样》、《天香露图》、《杞菊延年》、《泥盆菊草图》、《牡丹图》、《牡丹水仙图》 、《大富贵》、《佛像图》、《富贵神仙图》、《红梅图》2幅、《蔷薇芦桔图》、《秋艳图》、《三千年结实》、《人物》、 《三千年结实之桃》、《神仙福寿》、《石梅》、《石竹图》、《松梅图》、《岁寒交图》、《桃实图》、《瓜果》、《灯下观书》、《姑苏丝画图》等。

1865年 乙丑 22岁 是年中秀才。

1866年 丙寅 23岁 与父迁安吉城内居住。

1869年 己巳 26岁 赴杭州,就学于诂经精舍, 从名儒俞樾习小学及辞章。本年编成《朴巢印存》。

1872年 壬申 29岁 赴上海,得识高邕之。

1873年 癸酉 30岁 在安吉从县教谕潘芝畦学 画梅。再赴杭投诂经精舍。 在杭识吴伯滔。

1874年 甲戌 31岁 秋,赴嘉兴客杜筱航(文澜)曼陀罗馆,识铁老金 树本,与谈诗及识古器之法。

1875年 己亥 32岁 赴试武林。

1879年 己卯 36岁 集拓所作印成《篆云轩印存》。携往杭州就教于俞樾,俞极赞许,为之署端并题辞。

1880年 庚辰 37岁 寓吴云(平斋)两礨轩,以《篆云楼印存》请教,吴云为之删削,更名为《削觚庐印存》。识吴秋农、金心兰、顾茶村、胡 三桥、方子昕等。与杨岘(见山)订交。

1882年 壬午 39岁 居苏州。友人荐作小吏以维持生计。与虞山沈石友订交。

1883年 癸未 40岁 因公赴津沽,在沪识任伯年。在析津(今河北大兴县)识杨香吟。由析津回沪,与虚谷、任阜长缔交。任伯年为作《芜菁亭长小像》。是年在苏州由潘瘦羊之介,与收藏家潘祖荫纳交。

1887年 丁亥 44岁 至沪,任伯年为作《棕荫纳凉图》。

1889年 己丑 46岁 在苏州。时伯年来访,为 之作《酸寒尉像》,自题诗。施旭臣、谭复堂为《缶庐诗》作序。

1890年 庚寅 47岁 居上海。识吴大澄。

1891年 辛卯 48岁 日本国书法家日下部鸣鹤(名东,字子暘,江州人,1838--1922)来华,与先生纳交。

1892年 壬辰 49岁 任伯年又为作《蕉荫纳凉图》。

1893年 癸巳 50岁 在上海编选壬辰以前所作 诗三卷刊行,题名《缶庐诗》。

1894年 甲午 51岁 在北京以诗及印谱赠翁同龢。中日战争爆发,参佐 吴大澄戎幕,北上抗日。

1895年 乙未 52岁 任伯年为作《棕荫忆旧图》、《山海关从军图》。十一月,任伯年病殁沪上,作诗哭之并撰联。

1899年 己亥 56岁 十一月,得同里丁葆元保举,任安东县令,一月即辞去。

1900年 庚子 57岁 日本河井仙郎投先生门下。

1903年 癸卯 60岁 自订润格。编选壬寅以前所作诗为《缶庐诗》第四卷,连同前刊三卷,又《别存》一卷合为一册。

1904年 甲辰 61岁 移居桂和坊19号,名其斋曰“癖斯堂”。赵子云投 入门下。

1909年 己酉 66岁 在沪与高邕之、杨东山发起成立上海豫园书画善会。

1912年 壬子 69岁 至杭州与西泠诸友宴集。本年始以字行。

1913年 癸丑 70岁 西泠印社成立,任社长。秋,梅兰芳来会。重订润格。王一亭投拜门下。迁住北山西路吉庆里923 号。

1914年 甲寅 71岁 参入九老会。上海书画协会成立,任会长。

1915年 乙卯 72岁 上海“题襟馆书画会”推先生为名誉会长。

1920年 庚申 77岁 日本长崎首次展出其书画,东京文求堂继刊《吴昌硕画谱》,长崎双树园刊行《吴昌硕画帖》。诸乐三列为门弟子。

1921年 辛酉 78岁 赴杭西泠印社宴集。《汉三老碑》被日商购去,与西泠同仁奔走呼吁,作画义卖,终募款八千大洋将碑赎回。日本朝仓文夫为范铜像。

1923年 癸亥 80岁 潘天寿由诸闻韵引见来谒,撰联以赠。门弟子陈师曾 卒。

1925年 乙丑 82岁 沙文若(孟海)由王贤引列为门弟子。

1927年 丁卯 84岁 11月29日逝于沪寓。



吴昌硕有哪些生平简介?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又名香补,中年后易字昌硕,别号缶铁,安吉人,清末艺术巨匠。他12岁中秀才,此后便不再应考,而专心于艺术。年轻时离乡到杭州、苏州、上海等寻师访友,晚年曾发起筹创“西泠印社”,并被推为会长。吴昌硕在书法、篆刻、绘画诸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书法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尤以篆书最为着名。他所临石鼓文突破了陈规,参以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朴茂雄健,别具一格。他的篆刻气势恢弘,雄伟奇兀,独具风格。他还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中,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深厚老辣,力透根背,又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是“后海派”的大师。传世作品有《设色菊花图》、《墨荷图》、《双钩兰图》等,并着有《缶庐集》、《缶庐印存》。

吴昌硕简介

吴昌硕(1844-1927) 原名俊、俊卿,字昌硕,又字仓石,别号缶卢、苦铁、大龙等,七十岁后以字 行。浙江安吉人。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秀才,亦当任江苏省安东县知县,仅一 月即去,自刻“一月安东令”印记之。吴氏先后问业于俞樾(一八二一-一九零六 )、杨岘(一八一九-一八九六)、 研训诂辞章、诗、书、篆刻,并曾在苏州潘 祖荫、吴云(一八一一-一八八三)、吴大澄(一八三五-一九零二)处获见古代 彝器及名人书画。虽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其习画当在三十余岁与任伯年 论交之时。一九一三杭州西冷社正式成立,被推为社长,其画名益扬,日人尤为尊 崇。有《缶卢集》、《缶卢诗存》、《缶卢印存》及书画集多种刊行. 吴氏诗、书、画、篆刻皆精。书长篆 、脱胎石鼓,雄浑恣肆。篆刻上取鼎彝, 下挹秦汉,钝刀硬入, 茂苍劲。画擅花卉、蔬果、山水等,取法徐渭、原济、李 诸家,亦受赵之谦,任伯年影响。尤以金石书法入画,如盘虬屈铁。其画笔墨淋 漓,色彩浓郁,气魄醇厚,一振晚清萎靡干柘之风,开现代写意画派新景象。

吴昌硕的篆书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篆书是吴昌硕的名世绝品。其篆书早年师承杨沂孙,30岁以后广泛地从秦汉刻石中汲取营养,同时开始《石鼓文》的临习,从此逐步深入,终身不辍,以一日有一日之境界,至60岁左右,确立个人面目。70岁以后,人书俱老,个人风格进一步成熟和强化。昌硕的篆书在保留《石鼓文》笔势圆融、风格朴茂的基础上,破其结体平稳方正为错落狭长,以上下左右参差取其势;用笔浑朴厚重,圆劲中而寓方折,起笔藏锋回护,行笔圆润充实,收笔或戛然而止或轻顿缓提;章法上,横无列、纵有行,字距行距紧凑,疏密有致,避让得宜;墨法上,饱墨铺毫意韵生动,偶尔墨尽笔枯亦任其自然,愈发添得苍莽朴拙之趣。吴昌硕的篆书植根于《石鼓文》,既能陶铸变化又能旁征博引于其他艺术门类。所以,无论他的隶、楷、行草还是绘画、篆刻等都能以气象博大取胜。其篆书代表作有《临石鼓文轴》、《天帱山高联》、《竹人世讲联》等。

吴昌硕的一生生平

吴昌硕是晚清着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

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

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齐白石、王震、赵子云、陈师、陈半丁、陈师曾、朱屺瞻、刘海粟、钱瘦铁、潘天寿、吴_之、王个_、诸乐三等都受到吴昌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

他们是研究吴昌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在对吴昌硕艺术的学习、传承与研究中,也对于阐释,承袭与引领近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昌硕

关于“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1326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