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6-01    点击:  145 次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

“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

原句 出自《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易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这两句是清华大学的校训。

引用西周姬昌所作《周易》中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校训产生的原因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次年更名清华学校,是在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学东渐背景下,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开办的留美预备学校。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在认识到应该向西方学习科学、民主的同时,不忘立足本土培养爱国建国治国之才。

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先生十分关注清华的办学和学子的成长,他念念不忘的是留美学子的文化植根,曾说过:“清华学生除研究西学外,当研究国学;盖国学为立国之本,建功立业,尤非国学不为功。”

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到清华作了以“君子”为题的演讲,以《周易》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学子。

他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不息,不得一暴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待人接物应度量宽厚,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严,责人轻,气度雍容。

日后能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为社会之表率,作中流之砥柱,担负起历史重任。为此当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梁启超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清华校训。

1918年4月25日出版的《清华周刊》总138期封面上出现内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的圆形图标,1926年11月25日,由校评议会议决正式确定为清华学校校徽。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命名为清华大学,校徽依然沿用以上八字校训。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一度不提校训,清华曾用一颗红五星覆盖了大礼堂主席台上方带有校训的校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蒋南翔校长提倡“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和“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从祖国需要”,曾激励了广大学子,但是没有明确为校训。

上世纪90年代,依据广大校友的意见,清华大学恢复沿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大礼堂的校徽也重见天日。在2014年颁布的《清华大学章程》第四十一条确定:“学校校徽为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时间,中环为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

2010年5月,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对来自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说:“大学有三宝:校训、校友和校园。两岸清华的校训相同,海外校友会是一家。”“两岸还没统一,但海峡两岸清华校友会早就统一了。”顾秉林的风趣讲话得到了陈力俊的认同,海峡两岸的清华同根同源,被传为佳话。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是清华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清华精神文化的支柱与灵魂,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一代代清华学子,而且当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仍然会成为他们激励自我、影响社会的精神标志。

2004年中国青年报和新浪微博“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评选中,清华校训居首。清华老学长钱耕森教授解读清华校训时提到,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认为清华校训是世界所有大学最好的校训。

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高度概括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出:“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努力向前,绝不停止,这句话表现了中华民族奋斗拼搏的精神。在政治生活方面,对外来侵略决不屈服,对不良势力决不妥协;在个人生活方面强调人格独立,志不可夺。

“厚德载物”就是要有博大的胸怀,兼容并包。在中国,儒、道、释三家彼此相容,这种现象只有中国才有。西方历史有宗教战争,中国则无,这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自强不息”是奋斗精神,“厚德载物”是兼容精神。这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称为“中华精神”。

他还说过:厚德载物是一种宽容的思想,对不同意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对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强不息是对生命的体会,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进、奋发向上。这两种思想: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态度在中国文化里面起了主导作用,是一种健康的正确的思想。

清华人在建校初期,就将自身的精神世界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

百度百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分类: 娱乐休闲 >> **

解析: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出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所作题为“君子” 的演讲内容。

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怀。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尤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严,责人甚轻。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

分类: 娱乐休闲 >> **

解析: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出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所作题为“君子” 的演讲内容。

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怀。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尤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严,责人甚轻。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刻含义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含义:力求自我进步,永不停止;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乾》,原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原句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南,坤在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刻含义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寓意介绍

1、含义:力求自我进步,永不停止;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2、首先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要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己各个方面,想要好的生活或财富等,需要积蓄内力、积累知识和经验。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财力、物力自然会提高。

3、其次我们要有德,宽厚待人,一个人有深厚的德行,宽厚待人帮助别人,别人自会抱有一份感激的心去回应你,不要怕吃亏,俗话说吃亏是福。当你心胸博大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你会变得快乐,你会获得很多善缘,善缘就是机遇。一个优秀的人做到这两方面,才有资格去谈别人怎么样。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一、意思和出处

1、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比较通俗的解释:天的运行康泰良好,君子应该效仿天而自强不息;地的形势取法坤相,君子应该效仿地而厚德载物。

《易经》中认为:

乾为马,坤为牛。用马来象征天。

故,天行健,就不难理解,骏马以形容自强不息;坤为牛,以牛来诠释人之品德。

2、出处:《周易》。

“君子自强不息”,语出《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此相应,《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易经》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两句话。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但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然而,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二、《周易》简介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着,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1577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