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郑成功的故事收复台湾(关于郑成功有哪一些故事)

郑成功的故事收复台湾(关于郑成功有哪一些故事)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8-08    点击:  444 次

郑成功的故事收复台湾

网上有关“郑成功的故事收复台湾”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郑成功有哪一些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郑的故事美国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的名字叫森,他的名字是闫明,他年轻的名字是宋富。他是明末著名的反清战士和民族英雄。明成祖南封朱为明成祖,封延平王。生于平湖。1645年,清军入侵江南,不久他的父亲郑之龙被贬为清朝。郑在中国东南沿海成功反清,成为南明后期的主要军事力量之一。曾在清朝突袭包围江宁府,但最终被击退,只好凭借海战优势坚守在岛屿上的厦门和金门。1661年,率军渡过台湾省海峡,次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驻军,开启明郑之争,不久病逝。在郑成功夏侯_死后,台湾省民间还建有寺庙祭祀。

郑成功是明清时期的民族英雄。祖籍河南固始县王鹏乡邓大庙村。当还是国师时,梁武帝封他为朱,使他忠孝节义,这就是为什么他通常被称为叶姓的原因。当清兵到达福建时,他的父亲郑之龙贪财,所以他抛弃了吴龙,向清朝投降,龙吴政权也灭亡了。郑成功是一位22岁的年轻将军。当郑之龙向清朝投降时,郑成功试图劝阻他的父亲。后来,当他看到父亲的固执和生气,他跑到南光是敖岛,就招兵数千,坚决抗清。清朝知道郑成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才,多次派人引诱他投降,但郑成功拒绝了。青给弟弟寄了一封郑之龙的信,劝他投降。他哥哥说,如果你不不投降,我恐怕你父亲他的生命会有危险。名人故事

郑成功决心不动摇,写了回信,拒绝了郑之龙。

郑成功美国的实力越来越强,他在厦门建立了一个海军师。他与反清将领张煌言联手,率领水军17万人乘海船进入长江,水陆夹击南京,直抵南京城下。但清军以假投降欺骗了他。郑上了清军的当,最后战败,回到厦门。

郑成功回到厦门,清军已经占领了福建大部分地区。他们用封锁的方法,要求闽粤沿海民众撤退40里,切断了郑军的绝对补给,试图把郑成功困死。郑成功他在那里的招聘遇到了困难,所以他决定在台湾省发展。

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明朝末年,欧洲的荷兰人利用明朝的腐败无能,占领台湾省沿海,修建城堡,向台湾省人民勒索苛捐杂税。台湾省人民不断反抗,并被荷兰侵略者镇压。

郑成功十几岁时跟随父亲来到台湾省。他亲眼看到了台湾省人民的苦难,早就想收复台湾省了。这一次,他下定决心要赶走侵略军,于是命令士兵建造船只,收集粮草,准备渡海。

正在这时,荷军翻译何廷彬赶到厦门面见郑成功,建议郑成功收复台湾。他说,台湾省人民一直受到侵略军的欺凌和压迫,早就想反抗了。只要军队一到,就一定能把敌人赶走。贺廷彬还送给郑成功一张台湾地图,并告诉郑成功荷兰侵略者的所有军事部署。有了这个可靠的信息,郑成功美国进攻台湾省的信心更大了。名人故事

1661年3月,郑成功让他的儿子郑经带领一部分军队留在厦门。

台湾省的人们听到郑军来了,成群结队地推着手推车,提着水和茶去迎接他们的亲人。躲在城堡里的荷兰侵略军首领派了一百多名士兵前去奔袭。郑成功发出号令,紧紧包围了敌军,打死了一名敌军将领,敌军四散奔逃。

侵略军调动了最大的战船赫克托耳,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阻止了郑军美国船只继续登陆。郑成功保持冷静,指挥他的六十艘战船包围了赫克托耳。郑钧美国军舰小巧灵活。郑成功一声令下,60多艘战舰一齐开火,击中了赫克托耳号并将其点燃。火在燃烧,海水泛着红光。赫克托耳逐渐下沉,三艘荷兰船见形势不妙掉头就逃。名人故事

荷兰侵略者遭到了惨败,被限制在两个城市内。他们秘密派人到巴达维亚搬救兵,并派使者到郑钧美国和平阵营,说只要郑军愿意撤出台湾省,他们宁愿献上十万两银子作为礼物。

郑成功挑了挑眉毛,威严地说台湾省原本是我们的领土。它我们理所当然要收回它。如果你留在这里,我们我开车送你出去!

郑成功喝止荷兰使者,发兵强攻赤壁。红军仍然想反击,但他们不能暂时不要攻击他们。一个当地人给郑军出了个主意,说红嵌城的水都是从城外的高地流下来的。只要切断水源,敌人就不会乱战。郑成功做到了这一点,三天之内,红嵌荷兰人就乖乖投降了。

盘踞在台湾省的侵略军试图反击,等待援军。郑成功地决定采取长时间的围攻来迫使他们投降。经过八个月的围困,郑成功下令强攻台湾省。荷兰侵略者别无选择,只好举起白旗投降。公元1662年初,侵略军的首领被迫前往郑成功美国阵营,签署投降书,灰溜溜地离开台湾省。

郑成功地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台湾省的神圣领土,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关于郑成功有哪一些故事

郑成功北伐前期的胜利是因为清军空虚在南方驻军,也是因为清朝初期没有我不太重视海军的建设。但是在南京,这两个优势都被战场环境和他的拙劣选择破坏了。

短暂的

郑北伐成功是中国古代海军的最好记录。

郑成功在镇江击败清军,江南地震来袭。此时,南京守军薄弱,士气低落,郑成功在周边各县川流不息。

消息传到北京后,顺治帝慌了,想迁都避风头,被母亲骂了一顿。年轻人非常生气,他拔出剑,把他的宝座砍成几块,发誓要砍掉郑成功的头。平定之后,顺治帝命令安南大将大苏、孤山二振索宏等人率领一万多名八旗从北京赶来支援,但远未解渴,南京的守军只好靠自己。

信奉佛教的顺治皇帝

此时,形势对郑钧非常有利。甘慧,郑付成的得力助手的新电商零售平台,建议趁着清军新败,士气低落,日夜陆路取南京,也就是所谓的兵贵神速。甘慧的想法是好的,但毕竟他是部门经理。最后的决定取决于老板郑成功承诺。

然而,郑成功没有我不接受他的建议。相反,他决定走水路,没有7月7日之前不要出南京观音门。翘首以待的沧水老师张煌言失望至极,气得干脆指着郑成功鼻子,骂了他一顿。

但是,选择土地还是水,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郑军在战后安置和进攻南京的计划上拖延了几天,没有直到7月4日才从镇江出发。如果马上出发,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4-5天就能到达南京城下。但是,郑军磨磨蹭蹭了十多天。清军抓住这几天的宝贵时间,在城外焚烧城墙附近的房屋,清理地平线和射击边界,储备粮食和物资,做好守城准备。第一架攻占南京城的战斗机失手了。

张苍:垂直!天真!

围而不打

郑成功的军队

7月10日,郑军在沂蒙门登陆,在狮子山种下83营,围攻南京。

第二天,郑钧截住了忠于他的清朝提督唐豹。在他的笔下,钢铁侠的军队像人形一样高大:二十多万水兵,一千多艘战船,浑身都是铁,箭穿不透,刀扎不透!看着唐的报纸夏侯_大喜,看来清军已经乱了方寸,南京已经做好了第二天的准备。

城内清军形势确实危急。南京城墙虽然又高又厚,城防也很坚固,但是守军太少。从顺治二年开始,清廷只有2000名驻守八旗的士兵,加上绿营只有10000-15000名士兵。这远远不足以保卫如此巨大的城墙。郑军只需要通过几次试探性的进攻,找出清军防守的薄弱环节,就可以集中力量一举突破。

南京城墙不合理的布局设计,让它成为守军的噩梦。

为了争取时间,清军将领给郑成功写了一封信,说清朝的军法太苛刻。如果你在不到30天内逃跑,你应该受到惩罚。我希望你能多呆几天恩典,我们将撤出城市,30天后放你走。但是,郑成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清军根本不知道这封信能起多大作用。接下来的几天,清军盯着郑军夏侯_紧张地一举一动,但左顾右盼就是没我看不到郑军攻城。郑成功真的被愚弄了吗?

如果郑成功,一个军人,被这些信愚弄了,那将会浪费很多年。真正的原因是,郑钧的实力不足和他的ta能力

此外,郑军过去攻克的小城镇大多是空城计防御城镇,缺乏攻打设防城市的经验。攻打漳州城的时候,时间太长了,还没来得及攻。清军来增援,煮熟的鸭子都飞走了。像南京这种地势险要,城防坚固的男性城市,暴恐风险太高。再说,私下勾搭郑成功,松江知府马金宝号称加入,其实没有我不同意他。他似乎正按兵不动。如果马金宝在背后捅他一刀,那就完了。

想来想去,郑成功认为只有围攻和被迫投降才是最安全的。他断定清军坚持不了多久,南京失陷只是时间问题。无论甘慧说得多好多坏,劝他尽快开始进攻这座城市,他都充耳不闻。

明军从来不以攻城著称。

南京卫_

指挥清军一直关注着城外的一举一动。

在郑军等待的同时,清军也没闲着。抓紧储存粮草,购买武器,收集整修船只。另一方面,周边州县的守军也会出动援助。

从贵州回京的八旗接到南京的消息夏侯_情况紧急,立即从荆州乘40艘船赶往南京。到7月15日,已有近5000名援军入城。至此,城内守军已近两万,实力大大加强。郑成功的情况越来越糟,不尽快开始围攻是郑成功这是第二个严重的错误。

郑钧,谁没有长期得不到攻城命令,开始失去纪律性。驻扎在义丰门外的前锋镇士兵郑军就像是在野外考察一样。他们甚至去河边撒网捕鱼。这几天他们肯定是吃了烤鱼吐了。7月16日,清军见机不可失,从义丰门进攻郑军前锋镇。经过战斗,郑军击退了清军。清军虽然被打退了,但是听说前锋镇官兵在撒网捕鱼的郑成功非常担心,于是派人去问前锋镇的指挥官于欣是怎么回事。于欣是个胆大的小丑,抓了一条腹黑的大鱼,还故意讲了个大故事。听了于欣郑成功仍然不放心,警告他不要画老虎而不是狗,否则他会砍下他的头和牺牲的旗帜。

郑占优势的水军没也派不上用场。

狠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余馨还是认真的。郑成功本来准备调遣左府尹翁天佑加强义丰门的防守,但是庾信担心他会来应征,便向郑成功保证,他的营垒严密如铁桶,清军绝不敢进犯。该放手一搏的时候,他小心翼翼,但该小心翼翼的时候,他放手了。打算加强益丰门防御的郑成功相信了庾信的牛皮,打消了他的想法,在南京战役中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它这叫做利用你的疾病来杀死你。准备进攻的清军赢了别再对郑成功客气了。清军总司令郎左婷和卡卡木心中都是雪亮的。集中兵力破郑军主力,首先要歼灭孤立在义丰门和中府门外的郑军前锋镇和中冲镇,以免清军与郑军主力交战时兵力不多而分散。

7月23日,清军派出满清八旗阻击郑军援,与连长梁华凤带领绿营将士从义丰门、中府门、小东门杀出。军队部署大炮轰击郑军夏侯_的大营,又掩护了一大群人马直冲郑军营。郑军从木门内开枪,抛火罐,拼命阻挡清军的进攻。然而,在清军的猛攻下,郑军没能不要拯救它。兵力薄弱的前锋镇和中冲镇全军覆没,于欣也被抓去当了俘虏。

这一天对清军来说是双喜临门,不仅消灭了郑军的两个镇b

郑成功的计划是依靠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以庞大的沿河舰队将清军歼灭在城外。然而,郑成功又错了。南京是清军的大本营。自1645年起,清军在此驻扎十余年,对当地地形十分熟悉。郑成功美军在山上的部署给了清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巡抚郎左婷只留下十分之一的陆军部队守城,其余部队由昂邦张静卡哈木和乐美张静噶举楚哈率领,与郑军决战,八旗禁卫、满洲、蒙古兵、八旗汉军、绿营兵组成共同队形,分陆路三路,水上一路。在夜幕的掩护下,他们绕到观音山前的后侧。

迎清军列阵

7月24日上午,清军全线发起猛攻。白旗、红旗、白旗铁甲兵进攻观音山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北;白旗禁卫军、蓝旗蒙古兵、蓝旗汉军进攻观音山以西;各旗各抽出一名张静,各派一名鲁牛装甲兵进攻观音山以北;而水路由官管仲带领满清八旗绿营将士攻打郑军水。

山上的郑军,在山上和山下被清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什么更严重的是,在这个紧要关头,郑钧能没有郑成功,我寸步难行。的顺序。山和脚相隔太远,接触不到,只能被动挨打。清军抓住战机,先猛攻山上的左先锋镇。清军骑兵在火炮的掩护下,下马在山上作战,三暴被郑军打退,郑成功见形势不妙,赶紧派右崇镇和右虎威镇支援,但正当两镇还在山路上苦战的时候,山城守军全军覆没,战死沙场。

山上的郑军完蛋后,在山谷中待命的甘慧和张英成了瓮中之鳖。清军从山上冲下来,包围了两军。虽然郑钧还在拼命,可don’不要改变失败已成定局的事实。在血战中,张被一箭射死。看到清军的弓箭,他自己都要被射成刺猬了。甘慧赶紧对清军将士喊话,说我是甘大人,带我上京有赏,才免于一死。

万历左镇和山道后提督宣仪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也遭到清军袭击,全军覆没,万历被杀。另一边,从水路进攻的清军也如潮水般涌来,烧了郑军五百多艘的尺寸,还有郑钧美国海军的一个师遭受了重大损失。

很多时候,郑美国海军分部给人的印象是肤浅的。

无奈的离开

清军的作战性能无疑更好。

眼见败局已定,郑成功不得不无奈地命令全军撤退。

临行前,郑成功命令参军的内务府官员潘更忠站在皇帝的下面让我们掩护他,发布命令。他跑到河边准备用水军包抄清军,遏制其攻势。但是已经太晚了。观音山一带的郑军被消灭后,清军各部杀了夏侯_指挥所,潘更忠在力战中阵亡。郑军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师。虽然战败,但面对清军的56败,节节败退的郑军一开始还能按照小鼓的节拍撤退。清军尾后,最后全军覆没,剩下的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走投无路的郑军士兵拼命向河边跑去,很多人借助木板等漂浮物得以漂浮逃生。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左冲镇挺身而出,挡住了进攻,击沉了清军的两艘船,遏制了清军水师的攻势,救出了船上的郑军士兵数千人。然而,许多跑得慢的郑军士兵

郑成功命令水师尽力营救逃跑的挨打士兵,随后船队退守长江口。此前占领的镇江等地已被清军夺回。当舰队驶到崇明岛时,不甘心的郑成功决定夺取崇明岛,作为再次进攻南京的基地。但惨败之后,士气低落,心慌意乱的郑军无奈守城3000名绿营士兵。无奈的郑成功只好命令船队离开崇明,返回厦门,轰轰烈烈的北伐告吹。

日本人民国姓和姓在一起战斗。

历史可以不可重复,可惜没有如果。曾经有过两次海贼王的绝佳机会,但他没有不要珍惜它们。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收复半个大明的野心美国变成了柯南毕竟是梦想。为了弥补历史留下的遗憾,日本人后来改编了郑成功的故事反清复辟成反清剧国姓爷合战,他终于在舞台上实现了自己驱逐鞑靼、复辟明朝的野心。

少年时期郑成功于年七月十四日(1624年8月27日/日本宽永元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川内浦千里滨。父亲郑芝龙为海商及海盗之首领,于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台湾、菲律宾等海域拥有极大势力。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大明朝廷招安任官之后,郑成功才被接回泉州府南安县石井津(原福建省晋江县安平镇,现安海镇)居住读书,该处现为成功小学校址。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

崇祯十四年(1641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

崇祯十七年(1644年),郑成功为求深造进入南京国子监就读,拜入江浙名儒钱谦益门下;钱谦益为了勉励郑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别字。

同年,李自成攻破燕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大明帝国灭亡;随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大明遗臣遂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嵩登基,于隔年(1645年)改元“弘光”。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朝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破扬州、南京,史可法等人殉国,弘光帝被俘,杀之。弘光政权灭亡。隆武时期1645年大明弘光朝覆灭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当年七月改元“隆武”。同年稍后,鲁王朱以海亦称监国于绍兴,改隔年为“鲁监国元年”。隆武、鲁监国两政权虽皆“矢志恢复”,却彼此矛盾、冲突不断,各行其是。

隆武元年(1645年),郑成功得隆武帝赏识,封忠孝伯、御营中军都督,赐国姓、改名“成功”、仪同驸马;郑鸿逵之子郑肇基,亦受隆武帝赐国姓。这就是人称郑成功为“国姓爷”的由来;郑肇基因为年纪较小,人称“小国姓爷”。

隆武二年(1646年)起,郑成功即开始领军,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兵作战,颇受隆武帝的器重。然而真正握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抗击清军,甚至在清军南下福建的时候,命令仙霞关守将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族叔)将军队撤回福州。此举导致清军攻入闽北时几乎没有遭受抵抗。

贰臣洪承畴为郑芝龙同乡,在其承诺给予三省王爵的利诱下,郑芝龙不顾郑成功、郑鸿逵等人的反对,决意带着其他几位儿子北上向清军投降。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兵将出走金门。郑芝龙本以为投降清军之后不但得保家业,还能加官晋爵;不料清军将领博洛背约,不但将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郑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却不幸碰上此次劫难,于战乱中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母亲死后,更加坚定了自己抗击建虏的决心。

隆武二年八月,清军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却在汀州遭清军俘虏,之后绝食不屈而亡。起兵抗清

郑成功走避金门之后,便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的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隆武三年(1647年)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

郑成功

月,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城,清军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

隆武四年(1648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郑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军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守将、军民死伤无数。不久,大清援军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

同年,清朝江西总兵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起兵反正,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永历朝廷,使反清复明的声势一时大涨。只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不久后,清朝压制了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势力;广东李成栋军亦于永历三年灭亡。

永历三年(1649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后永历帝册封他为延平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潮州之役是时,闽南地区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大明的官方部队和清军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土皇帝;相较于这些地方势力,郑成功拥有较完善的军备,但却也因为军队太庞大,而领土太少,面临筹集粮饷的重大问题。永历三年十月,郑成功决定挥兵南下,除了打击闽南清军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为粮源。一个多月下来,从建虏手上攻取漳浦、云霄等地,亦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十一月,郑军攻诏安不克,乃决定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至隔年五月之间,又第次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

潮州守将郝尚久虽于永历二年时就已随李成栋反清,但其曾经袭击施琅、郑鸿逵的部队,也曾经拒绝郑成功“联军”的要求,并在郑成功攻打新墟寨时派兵与郑军为难,与郑成功之间素有嫌隙。永历四年六月,郑成功军队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攻击潮州。郝尚久部队不敌郑军,只好退守潮州府城;揭阳、普宁、惠来等县尽入郑军之手。不久,建虏亦再次攻入广东,使得郝尚久在潮州处于背腹受敌的情形,一气之下便向清军投降,引清军进入潮州城,一同对抗郑成功。郑军围困潮州城长达三个月,除了久战不克、士气低落,亦面临粮饷接济问题,只得于八月解潮州围退回闽南。夺取厦门永历四年(1650年),时郑成功族叔(一说族兄)郑彩、郑联的军队领有厦门。郑成功退回闽南之后,为了拓展实力乃借口郑联在厦门横征暴敛、使民不聊生,采取施琅的献策用计图取厦门。永历四年中秋节,郑成功趁着郑彩离开厦门的时机,前往厦门拜访郑联,郑联大意并未设防,惨遭刺杀身亡。不久,郑彩得知郑联的死讯,更加不敢与郑成功作对,回到厦门后便将兵权都交了出来;郑成功亲自接收了郑彩、郑联大部分的部队,并且实际取得厦门、金门作为根据地。

永历四年十一月,清军平南、靖南二王率数万铁骑攻入广州;郑成功奉永历帝敕南下勤王,令叔父郑芝莞留守厦门。十二月,郑成功抵广东揭阳,与郑鸿逵会师;两人商讨后,决定由郑成功继续率军南下勤王,而郑鸿逵则移师往厦门协防。同年,鲁王在阁部曾樱等人陪同下,来到厦门投靠 郑成功,被安置在金门。

永历五年(1651年)正月,郑成功抵南澳。二月二十五日,郑军舰队于盐州港附近遭遇风暴,郑成功的主船险些解体、翻覆,几乎所有船上器具,包括鼎灶都一并丢失;据记载当时船上甚至连食物都无法准备,郑成功本人也连饿两餐。直到隔天下午风雨渐歇,郑成功的主副座船才得以回到岸边与舰队会合。此乃郑成功本人于海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凶险,事后郑成功也重赏主副中军船的两位驾驶。

三月,郑军抵达广东大星所。另一方面,清朝福建巡抚张学圣得知郑成功的主力军队已经前往广东,厦门防务松散,似有可趁之机;乃命令马得功、王邦俊等趁虚攻击厦门。马得功挟持身在南安的郑芝豹,命其交出船舰渡载清军往厦门,并且顺利在海面上击败郑军。面对清军来袭,负责厦门防务的郑芝莞未战先怯,只顾著将财物搬运至私人船上逃亡;使得清军相当轻松就攻破厦门,并将郑家的积蓄、装备掠夺一空。由于事出突然,董夫人与郑成功长子郑经只来得及携带祖宗牌位避于海上逃过一劫。清军侥幸偷袭得逞之后,却没打算留在厦门与郑军决战,于是满载战利品即返回内陆。这时赶赴厦门支援的郑鸿逵,正好于海面遭遇返航之马得功部队,将其围困,却被马得功威胁将害其母、兄(郑芝龙)性命,无奈之下只好放走马得功。不久,郑成功于广东得知了厦门遭袭击的讯息;原本他仍坚持继续南下勤王,但终因上下将士思归,哭声遍闻,乃不得已班师回厦门。收复厦门后,郑成功追究起责任,将怯战以逃的叔父郑芝莞斩首;而放走马得功的郑鸿逵则交出兵权、自请退隐白沙,不再过问政事。

永历五年五月,郑鸿逵麾下大将施琅处决郑成功手下曾德,因而得罪了郑成功,使得郑成功决定诛杀施琅一家。施琅在友人帮助下虽逃过一命,但父亲、亲弟都被郑成功处死,从此与之结下深仇。施琅逃离厦门后,决定再次向大清投降。漳州、海澄之役永历五年(1651年)下半年,郑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市)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张名振等人皆来投靠郑成功,使郑军的声势愈形高涨。

永历六年(1652年)一月,海澄守将赫文兴向郑成功投降。二月,郑军攻长泰,清朝派遣陈锦率大军前往救援;两军于江东桥展开大战。郑成功仗着对闽南地形较为熟识,在江东桥附近安排了许多伏兵,大败陈锦,歼灭多数清军,取得江东桥战役的胜利。不久即攻下长泰。

攻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城,将之层层包围。四月,清朝为解漳州之围,于是募集百艘船舰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郑成功遂派陈辉、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战役的胜利。郑军在海上大捷,因而对漳州城的施压没有稍减;然而漳州守军亦相当顽强,使得围城的势态持续超过半年。

几个月下来,漳州城内的水粮已竭,士卒、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据说当时,城中军民互相争夺食物,即使家中有食物者也不敢烹调,因为一旦被发现燃起炊烟的人家就会被抢,更传说有人吃人肉的惨况发生。永历六年九月,清军将领固山额真(都统)金砺率领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郑成功才下令解除漳州之围以待敌军。郑成功将部队布置于江东,欲用击败陈锦的同样方式,来伏击金砺军,但却遭金砺固山识破,两军展开混战。郑军于交战失利后,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

永历七年(1653年)四月,金砺进犯海澄,与郑成功展开激烈战斗。在清军的猛烈炮火之下,郑成功部队损失惨重,许多部将战死;郑成功见军队士气低落,亲临阵前喊话,也险遭炮击。五月,郑成功侦知清军火药钱粮不继,于是诱敌决战,趁清军大举渡河之际,以火攻大破金砺,取得海澄战役的胜利,海澄得保安全。与清议和清军两度大败后,于永历七年八月遣使与郑成功议和。郑成功见军队征战连年已然兵疲马困,也想借此机会筹措粮饷,稍事休养,于是便答应与清朝谈判。清廷拟封郑成功为海澄公,并承诺给予一府(泉州府)地方安顿兵将;这样的条件不为郑成功所接受。

永历八年(1654年),定西侯张名振见清军已将军力集中于福建,则浙、苏地区防务势必空虚;于是乃向郑成功请师,率领百艘战舰北上,图取江南地区。张名振的北伐之师攻入长江,直达金山寺,威胁南京城;但因为后援接济不及,只得回师。二月,清廷再遣使与郑成功,承诺给予兴化、泉州、漳州、潮州四府地方;郑成功以“兵马繁多,非数省不足安插”为由,再拒绝之。八月,清又遣使往议;郑成功的亲弟郑渡、郑荫也在使节之中。郑成功称“清朝没有诚意”,并谓“我一日未受诏,父一日在朝荣耀”,又一次拒绝清朝提出的条件。

永历八年,南明西宁王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系,希望从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郑成功派林察、周瑞督军西进,却因故延误了与李定国的约期;致使李定国孤军奋战,虽克复肇庆,却于广州城外大败而回。李定国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但却因郑成功屡愆军期而误了大事,李定国对此相当失望。

永历八年十一月,清军漳州协守刘国轩向郑成功投降,引郑军进入漳州府城;漳州总镇张世耀见大势已去,与以下官员尽皆向郑军投降。十二月,郑军分兵进击,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诸县,军队进入兴化地方。 设六官、改中左为思明州

永历九年(1655年),因为永历帝和郑成功势力相隔遥远,永历帝特准郑成功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朱术桂和明朝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体制。郑成功同时将厦门(当时称中左所)改名为思明州,并建造演武亭,以便郑成功亲自督察官兵操练。

同年九月,清军定远大将军和硕郑亲王世子济度率三万大军入闽,会同驻闽清军,准备进攻厦门。郑成功决定放弃已占领的漳、泉两府属邑,并拆毁城墙让清军无所屯扎,借此巩固金、厦的防御。与此同时,还派遣部将率领舟师两路进击,一北上浙江,一南下广东,令清军腹背受敌、难以兼顾头尾。北上郑军连战皆捷,攻入舟山;南下郑军虽一度攻取揭阳,却遭到清援军击溃,死伤惨重。隔年四月,济度调集各路水师进攻厦门,于围头海域遭郑军痛击,清军大败而归。郑军取得泉州战役的胜利。永历十年(1656年)十二月,郑成功部队又在闽东北取得护国岭战役的胜利。

南征舟师返回厦门,郑成功议处败战之罪,原本要将苏茂、黄梧、杜辉一起处死,但是在众将跪地求情之下,郑成功决定斩首苏茂一人,黄、杜则戴罪图赎。后郑成功命黄梧镇守海澄,还特别嘱咐黄梧以戴罪之身应力图建功;但是黄梧知道郑成功一向治军严苛,害怕自己一旦再犯错就会送命,于是便与副将苏明商议,决定向清朝投降,献出海澄县城。海澄是郑成功多年来投注了相当多人力、物力建造起来的坚固堡垒,黄梧的投降无疑给了郑成功一大打击。

起兵后的十多年,郑成功的据地仍然只以厦门、金门等沿海岛屿为主。但是郑成功完全控制了海权,一方面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山五商〉,开辟货源以和外国人贸易来累积资金;一方面以此募兵(包含日本、白人、黑人等外籍佣兵)及进口盔甲、铳炮、刀剑等武器来筹备军力、军备;又以内陆的商业据点为基,发展情报组织洪门。1950年厦门市将市区改名为思明区,以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长江、南京之役永历十二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与浙东张煌言会师,决定大举北伐。大军进入长江之前,于羊山海域遭遇飓风,损失非常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

隔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包围南京。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江东一时震动。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包括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大将皆死于是役。郑成功兵败后,试图攻取崇明县,做为再次进攻长江的阵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军退回厦门。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重要的一役,却是先盛后衰,以大败收场,使郑成功的反清大业受到致命挫折。

永历十四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军将领达素所率水师四万余人,取得厦门战役的胜利,声威复振。收复和建设宝岛台湾

热兰遮城复原模型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郑成功决定前往台湾。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荷兰于台湾拥有两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的热兰遮城(Fort Zeelandia,今台南市安平古堡),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的普罗民遮城。四月初一(1661年4月30日),郑军经由鹿耳门海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Provinta,今台南赤崁楼)。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Hector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不久,于四月五日(1661年5月4日)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五月二日,郑成功改赤崁地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以府为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

《被遗误的福尔摩沙》书中插图

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遭荷兰大员长官揆一(Frederik Coyett)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惨重。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采长期包围的战略。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七月,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

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德籍荷兰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八日(1662年1月28日),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几经谈判,荷兰人终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1662年2月9日)向郑成功屈服,退出台湾。

郑成功下令屯垦台湾的范围,北达噶玛兰(宜兰),南至琅峤(恒春),后因大肚平埔族拍布拉(Papora)族大肚王与琅峤番人的反抗而减缓扩张;郑成功实际的统治区域大约是从二林(现彰化县二林镇)到茄藤(屏东县佳冬乡)的范围之间。

爱新觉罗·玄烨当上清朝皇帝后,黄梧向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燕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圆弧时期以来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永历十六年五月(1662年6月23日)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原葬台南近郊洲仔尾(今属永康市)。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



郑成功的故事都有哪些?

1、有一天,郑成功带领将士去拜访高山族一个部落时,从欢迎的人群中走出4人,他们各自端着一个盘子,里面分别放着金、银、野草和泥土,献给郑成功。郑成功看了看面前4个盘子里的物品,略有所思后,笑着对高山族同胞说,他到台湾来是为了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国土,而不是为了要金银的。

说完后,他收下了野草和泥土,将盛有金、银的盘子都退还给高山族。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全岛,使高山族同胞很受感动。所以在收复台湾的多次战斗中,高山族同胞都积极大力支持郑军的驱荷斗争。

2、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避走金门,然后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

1648年(清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郑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朝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守将、军民死伤无数。

不久,清朝援军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同年,清朝江西总兵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起兵反清,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永历政权,使反清复明的声势一时大涨;只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

不久后,清廷压制了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势力;广东李成栋军亦于次年(1649年)灭亡。1649年(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即册封其为“延平王”(郡王),从此亦有人称成功为“郑延平”。

3、郑成功自幼头脑就清楚,读书写文章,绝不拘古人的陈见,他写的作文,往往都是自己的思想,有时候,他老师都会感到惊讶。现在我们举一个他十一岁的作文,就可以的看出,他在少年时代是多么的特殊了。

有一天,老师给十一岁的郑成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像这样的作文题目,对现年十一岁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不懂得如何去下笔,即使是叫现在的大学生来写,恐怕也抓耳挠腮,搜索枯肠大半天,还是写不出几句话来。

可是十一岁的郑成功,他不但是一挥而就,而且气势万钧,他在文章中很简洁的说:"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这样的文章,不但令他老师惊讶,即使是现代的人,看了也会感到自叹弗如。一篇文章的好坏,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思想。

4、清军入关之际,闽南地区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明、清的官方部队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军阀;相较于这些地方势力,郑成功拥有较完善的军备,但却也因为军队太庞大,而领土太少,面临筹集粮饷的重大问题。

1649年(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十月,郑成功决定挥兵南下,除打击闽南清军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为粮源。

一个多月下来,从清军手上攻取漳浦、云霄等地,亦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十一月,郑军攻诏安不克,乃决定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至隔年五月之间,又第次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

潮州守将郝尚久虽已于1648年(清顺治五年,永历二年)随李成栋反清,但曾袭击施琅、郑鸿逵等部,也曾拒绝郑成功“联军”的要求,并在郑军攻打新墟寨时派兵与之为难,与郑成功素有嫌隙。

1650年(清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六月,郑成功军队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击之;郝部不敌,退守府城,揭阳、普宁、惠来等县尽入郑军之手。

不久,清军再次攻入广东;郝尚久背腹受敌,负气降清,引清军入潮州城以抗郑军。郑军围困潮州城三月不克、士气低落,又面临粮饷接济问题,只得于八月解潮州围退回闽南。

5、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与浙东张煌言会师,大举北伐。大军进入长江之前,于羊山海域遭遇飓风,损失非常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

1659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包围南京,开始了江宁白土山之役。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一时江南震动。

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包括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大将皆死于是役。郑成功兵败后,试图攻取崇明县,做为再次进攻长江的阵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军退回厦门。

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辉煌及最重要的一役,却是先盛后衰,以大败收场,使郑成功的反清大业受到致命挫折。1660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四万余人,取得厦门战役的胜利,声威复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关于“郑成功的故事收复台湾”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2190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