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收复外蒙,孙中山赞为“当代班超”,他的结局如何呢?(如何评价徐树铮呢?)
-
徐树铮收复外蒙,孙中山赞为“当代班超”,他的结局如何呢?
网上有关“徐树铮收复外蒙,孙中山赞为“当代班超”,他的结局如何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评价徐树铮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这一段话的大意是,中国久班超、傅介子此等英雄,如今?执事?收复外蒙,建立不世之功,犹如今日之班超。
那么,收复外蒙的?执事?到底是谁呢?其实,这是一个名气不大、少为人知之辈,他的名字叫徐树铮,可谓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将军,即便蔡锷、吴佩孚等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1880年,徐树铮出生于徐州的一个耕读之家,当时他父亲徐忠清已四十七岁,而母亲岳氏四十五岁,徐树铮的出生对他们来说可谓老来得子,因此备受宠爱,徐树铮所回忆的那样:?树铮于昆弟序最幼,先考妣抚爱规教,倍切于兄姊?。
徐树铮父亲是一个乡村老师,但他母亲家族非同一般,据说是岳飞后裔。在这样家庭环境熏陶之下,徐树铮不仅聪明伶俐,乡里争传他?七岁能诗?,誉为神童,十三岁那年(1892年)又考中秀才,而且还继承了精忠报国之念。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于是中国不少知识分子走上投笔从戎的道路,徐树铮就是其中之一。徐树铮认为:?儒者读书,要以致用为宗。频年朝政日非,丧师割地,为国大辱。释而不图,虽皓首牖下何益??于是徐树铮开始投笔从戎,精研兵法谋略,留意天下政财大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徐树铮听说清政府正在招募士兵,于是不顾父母阻拦前往济南,准备投靠当时山东巡抚、统领新建陆军的袁世凯,并上书一封,中心内容大致是?国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然而,徐树铮却吃了一个闭门羹。
当时,袁世凯正在母丧丁忧,不能见客,于是派山东观察使朱钟琪考察徐树铮。让徐树铮没想到的是,这两人话不投机半句多,朱钟琪甚至还向徐树铮的家乡寄去了一封讥讽书信。
就在徐树铮最落魄的时候,他遇到了段祺瑞,两人一见如故,段祺瑞立即聘请徐树铮为记室,徐树铮由此开启了传奇一生。与此同时,在未来二十余年中,徐树铮一直是段祺瑞的左膀右臂。
1905年,段祺瑞推荐徐树铮东渡日本留学,回来之后已经1910年,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夕。袁世凯成为大总统之后,段祺瑞成为陆军总长,徐树铮升为陆军次长。
如何评价徐树铮呢?
外蒙古在唐代的时候就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辖区包括现在的外蒙古国全部,外蒙古曾经是属于我国的领土,占地的总面积达到了18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几个省的面积之和,是相当大的。
辛亥革命后,1921年的时候,受到苏俄支持的蒙古选择脱离我国中华民国。1945年我国与苏联签订条约承认外蒙古独立,46年之后的1992年,外蒙古正式改名为蒙古国。
1911年的12月28日,外蒙古就宣布对外独立,并且当时的沙俄以保护者进行自居。在袁世凯担任总统期间,北洋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一个较为让人满意的《中俄声明》。在《中俄声明》中,沙俄政府承认中国宗主权,而且还明确规定外蒙古为中国的一部分,而且双方同时承认外蒙古自治性地区管理制度。中国不得在外蒙古派驻官员和军队,以及不得移民。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没有成功的拿到我国该有的权利。
1915年6月7日,外蒙古签订了《中俄蒙协约》,签订之后的北洋政府将设立蒙古这个地方,采取自治性地区管理。但这次独立没有政府承认,包括当时的清政府和后来的北洋政府。紧接着外蒙古的叛军做出了更过激的行为,他们竟然想要出兵攻打内蒙,而当时的元帅袁世凯看到这种情形肯定不乐意,立马发兵收复了内蒙所在的地方,但是外蒙依然还处于独立的形式中。
徐树铮出生于1880年,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成功考中了秀才,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他在他21岁的时候离开徐州来到山东,打算参加军队生活,于是他找到了袁世凯。徐树铮在1905年的时候,被当时推荐到日本进行军事方面的学习,1910年回到祖国的他已经对当时的局势看的非常明朗,徐树铮转战西北筹边,坐镇外蒙,并且在当地形成一股军队力量。
1919年,我国参加了对德世界大战,处在西北国防筹备部的徐树铮当上了部长。而后在德国战败之后,他便成为了镇守西北部的司令员,而且他主要负责的内容就是收复外蒙。1919年10月份,徐树铮抽调边防军四千人,穿越国界线到达内蒙,沿途扫平了一些俄国的军队和外蒙的敌对势力,并且到了内蒙的关键地区——库伦。
等到徐树铮到达库伦的时候,见到了等候多时的陈毅,陈毅拿出了自己在先前已经起草好的协约,但是直接被徐树铮否认了,他认为这个协议应该是取消自治解决方案,但是这个条约表达的是北洋政府以后不能再控制外蒙,所以他拒绝了这份条约。正当陈毅犹豫的时候,徐树铮就派兵把蒙古国的势力兵力都看守了起来,甚至是霸占了整个外蒙。在控制了一段时间之后,外蒙的总理也没有了办法,面对随时有可能做出大动作的徐树铮,他被迫撤销了自治条款。仅仅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徐树铮就把这件事情办的干净利落。
1919年11月份,外蒙宣布无条件撤回自治,并且重新回归我国的管辖范围之内。1919年的11月17日,外蒙古国向当时中华民国的总统提交取消自治的申请,而且计划废除一切条约,无条件的回到中国。
他为中国收复了2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最后却穿着睡衣被杀
徐树铮是北洋军阀之一,他对于中华民族有两大贡献:三造共和;平叛外蒙古勾结白俄的叛乱。
三造共和:
在三造共和中,徐树铮的身份,相当于三国中诸葛亮于刘备;如果没有徐树铮坚持站在段祺瑞身后,并以军师、智囊的身份任中华民国国务院秘书长,在袁世凯称帝、辫子军张勋扶植溥仪复辟两次危难中,以共和为基准的中华民国很可能就寿终正寝了。尤其是张勋复辟中,徐树铮孤身南下游说北洋实力派倪嗣冲、冯国璋等反对复辟。
平叛外蒙古勾结白俄叛乱:
徐树铮进军外蒙首都库伦。软禁外蒙哲布曾丹巴活佛及王公贵族,并且警告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让他在其一天内解决外蒙撤治谈判问题”,又逼迫其签字同意,以武力收回外蒙古,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孙中山在听说徐树铮收复外蒙古后,致电盛赞道:“比得来电,谂知外蒙回心内向。吾国久无陈汤、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树铮)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自前清季世,四裔携贰,几于日蹙国百里。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
康有为对徐树铮的评价是:“其雄略足以横一世,其霸气足以隘九州,其才兼乎文武,其识通乎新旧,既营内而拓外,翳杜断而房谋;又扬历乎域外,增学识于四洲;其喑鸣废千人,其洞视无全牛;其飞动高歌擅昆曲,其妩媚清词追柳、周。大盗竟杀猛士兮,天人起邦家殄瘁之愁!假生百年之前,为人龙而寡俦。哀世乱而内争兮,碎明月于九幽。”
张謇对徐树铮评价甚高,也对他的死极为痛惜,他所作的挽联是:“语谶无端,听大江东去歌残,忽然感流不尽英雄血;边才正亟,叹蒲海西顾事大,从何处更得此龙虎人?”此外他还填了《满江红·挽又铮》、《满江红·题又铮遗像》六首词,表达他对徐树铮的哀悼与追思。
但是,最终徐树铮乘坐专列时被倒戈将军冯玉祥派人枪杀于北平附近,死时还穿着睡衣。
多年后,冯玉祥被烧死在游轮上,或许也是冥冥中的因果报应。
徐树铮身为收复外蒙的英雄,为何被最后会被冯玉祥杀害?
“依稀昔梦小娉婷,消受词人供养瓶。顽艳一痕难再惹,余花谁与问飘零。” 谁能想到写出这样 情感 细腻、惆怅孤寂的诗句的人, 居然是一位为中国收复了20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一位将士。 他在如今鲜为人知,但是在当时却与北洋老将并称为“两徐”,甚至在当时被人称为“北洋怪杰”;
他在如今鲜为人知,却可以让孙中山发出 “徐君此来,慰我多年渴望” 的感慨;他在如今鲜为人知,却是被当时的人称之为“卫国护边的民族英雄。”他有时是阴险狡猾的政客,有时又是满腹经纶的诗人。盖棺定论这个成语对于他的人生来说,只能转变为盖棺难定。他就是民国年间的北洋军阀、政客—— 徐树铮。
1880年11月11日,徐树铮出生在清朝江苏省徐州府萧县的一个村子里。当时, 他的父亲已有四十七岁了,而他的母亲也已有四十五岁, 所以,徐树铮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老来得子,所以他们对这个小儿子格外宠爱。
徐树铮的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 外祖是一位看相先生。 所以,徐树铮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的家庭,自小便接受了儒学的熏陶,这也是对他后来长大成人后的诗词创作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因为受着家庭环境的影响,徐树铮从小聪明伶俐, 乡里都称他为“七岁能诗的神童”, 乡里人都及其喜欢他,认为他长大后必有出息,徐树铮的父母也引他为傲。
但是, 徐树铮在1879年参加了乡试,不幸落榜。 这时候,清朝参加甲午中日战争落败,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义愤填膺,怒国之不争,哀国之不幸。徐树铮也逐渐认识到国家的危难并不能通过笔杆来彻底解决,于是他也决心与众多知识分子一般,弃笔从戎。
但是他向父母表示他的意向之后,他们却坚决反对。徐家世代从文,父母接受不了徐树铮从军的风险,并且,他们认为徐树铮只是年轻气盛,一时兴起罢了。 但是徐树铮并没有因为父母的反对便就此放弃, 而是暗自思究兵谋,等待时机。
1900年,战争爆发,清政府大量征召士兵,徐树铮认为千钧一发,便在此时。于是他背着父母偷偷离去,却不曾想在途中被父亲追到,将他带回了家。并且为了打破他从军的念头,还给徐树铮寻了门亲事,新娘也是出身乡村老师家庭的夏宣。但是,与他父母不同的是, 夏宣非常支持徐树铮弃笔投戎,为此她还为他筹集资金, 让他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于是,1901年,徐树铮离开家中,但是从军之旅并非如他设想般顺利。他欲投奔袁世凯,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并未成功。但是就在他流浪与济南城时,他遇到了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段祺瑞。两人一见如故,互诉衷肠。就此,徐树铮成为了段祺瑞二十多年的左膀右臂, 更是被当时的人戏称为段祺瑞的“小扇子军师”。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外蒙的王公欲喇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于是准备撤销自治,回归中国。但是却没有具体实施, 原因就是喇叭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利益, 于是便又犹豫着企图维持自治。
1919年10月23日,徐树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北京出发, 耗尽了29日才到达外蒙首府库伦。 徐树铮认为这事必须速战速决。于是就以一种强硬的态度跑到外蒙总理的府邸,并且告诉他, “我此次前来外蒙,收复外蒙是志在必得。” 总之一句话:要么无条件撤治,不然就算账。
外蒙总理被徐树铮强硬的态度吓住了,第二天就召开大会,告诉王公与喇叭,徐树铮的厉害之处。并且拟出了哀求撤治的条文交给了徐树铮。于是徐树铮马上快马加鞭将呈文送至北京。至此, 外蒙全境重新由中国直接管辖。
所以,外蒙的收复,徐树铮功不可没。并且, 收复外蒙也成为了徐树铮一生中最伟大、最光荣的事迹。
但是好景不长,亦或是天妒英才。 1920年,张作霖等人的弹劾徐树铮“祸国殃民”、“把持政柄”等六条罪名, 段祺瑞与徐树铮极其愤怒,对直系军阀宣战。但是不幸的是,二人战败。于是北洋段祺瑞下台,而徐树铮也被定为 “十大祸首之一”,遭到了通缉。 徐树铮面对国内混乱的局势,没有办法,国内已经没有了他的容身之所,徐树铮只能逃到了海外。直至 1924年 ,段祺瑞才重新上台获得解放,而徐树铮也停止了躲躲藏藏的生活,重登政局。
徐树铮因为雷厉风行的性格得罪过不少人,许多人都怀恨在心。 冯玉祥就是其中一人, 原因是徐树铮之前曾经枪杀了冯玉祥的恩师陆建章,而陆建章对冯玉祥恩重如山。 1925年,徐树铮考察欧美日回国之后,在火车上被冯玉祥的下属鹿钟麟发现, 于是上报给了冯玉祥。于是,冯玉祥指挥冯国民军第五师师长张之江潜入火车。12月39日凌晨2时,穿着睡衣,正在睡梦中的徐树铮被其枪毙,徐树铮的生命在他45岁这年被终结。
徐树铮这短暂的一生有过辉煌,有过颠沛,也曾经历过平淡。他所经历的都是他选择的,他所做的都是他的心之所向。他所认定的事情,他一定会去坚持,哪怕被万人阻拦,哪怕是错的。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爱国,却极其狂妄;才智过人,却刚愎自用; 文武兼备,却目中无人。
被人暗杀暗似偶然,实则必然。徐树铮性格的缺陷就是造成他遭人暗杀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是, 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死去的时候都含着微笑,谁也不知道这会不会是他最好的结局。
文/斋晗
冯玉祥与徐树铮本没有个人恩怨,冯玉祥暗杀徐树铮完全是替别人报仇。1925年12月29日,从国外访问刚回国不久的徐树铮,在途经廊坊火车站时,被几人强行拉下火车,并被枪杀于车站旁的荒野之中,这帮人便是冯玉祥部第五师师长张之江的手下。
徐树铮
徐树铮的死震惊了整个政界。徐树铮是北洋著名将领,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的左膀右臂。1919年11月徐树铮出征外蒙,不惧日俄的警告和威胁,迫使外蒙古撤销自治,回归中央政府的管辖,而名声大震。
开始说过冯玉祥暗杀徐树铮是替人报仇,那么这人又是谁呢?他叫陆建章,当时人称“陆屠伯”,他在袁世凯当总统时,在担任警卫军统领兼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期间,因杀害了大批革命党人,而得此恶名。
1912年,冯玉祥参加领导滦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大批革命志士被捕,冯玉祥也被革职法办。
陆建章
当时陆建章正任军政执法处长,他见冯玉祥年轻有为又会带兵打仗,为了拉拢冯玉祥,不仅没有给他定罪,冯玉祥出狱后,还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给了冯玉祥。
这样一来,陆建章就成为了冯玉祥救命恩人, 还变成了冯玉祥的妻舅。
直皖战争爆发前夕,陆建章依仗自己的老面子,各方游说极力主和,这是直系的观点,就与主战派皖系站在了对立面上,引起段祺瑞、徐树铮等人的憎恨。
冯玉祥
1918年6月14日,陆建章由上海到天津参加督军团会议。徐树铮见机会来了,为了除掉这个后患,便写信将陆建章骗到了驻津奉军司令部,陆建章刚走进后庭花园,便被徐树铮的卫兵开枪打死了。
徐树铮枪杀陆建章,虽然遭到了各方的谴责,但在段祺瑞庇护下,此事最终不了了之。但谁能想到在陆建章死了7年后,冯玉祥为替自己的恩人和妻舅报仇又杀了徐树铮?乱世之事不好评说。
谁收复外蒙,俄占领土
徐树铮(1880年11月11日-1925年12月30日),字又铮、幼铮,号铁珊,自号则林,人称“小扇子”,安徽省萧县官桥镇醴泉村人,北洋军阀皖系将领。因1919年派兵收复外蒙古而声名远扬。1925年12月11日,徐树铮考察结束回到上海,19日即动身赴京。复命后,于12月29日晚乘专车离开北京南下,途经京津间廊坊车站,被冯玉祥部下张之江劫持,于30日凌晨杀害复仇,时年四十五岁。翌年,归葬故里。徐树铮着作有《建国铨真》、《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42将领联名电请清廷请立共和的电文即为徐树铮所写。革命初兴,清廷逊野之同时,自古就是中华领土的外蒙古却在沙皇俄国的威逼利诱和极少数王公的唆使下“宣布独立”。尽管后来外蒙古取消了独立,实行“自治”,但外蒙实际上已经沦为沙俄的殖民地,中国于塞北外蒙之主权实际已丧失殆尽!
1912年至1914年,徐树铮先后任军学司司长、军马司司长、将军府事务厅长等职,陆军部次长,年仅34 岁,为次长中最年轻者。袁世凯称帝时,因其劝段祺瑞抵制,遭袁世凯罢免。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为国务院总理,徐树铮复任陆军次长兼国务院秘书长。在府院之争中,被革职。1917年,策动了张勋赶走黎元洪的“张勋复辟”事件。事后又策划了讨伐张勋的“讨逆军”行动,后任陆军总次长,主张武力统一中国。第二次府院之争中,段祺瑞辞职,徐幕后策划督军团对冯国璋施加压力,策动张作霖入关抢夺军火,迫使冯国璋再度启用段祺瑞组阁。段祺瑞复任总理兼陆军总长,徐树铮任陆军次长兼西北筹边使,升为上将。在冯段之争中,徐为段穿梭奔波调和。
1918年6月15日,徐树铮在天津暗杀冯玉祥的恩师兼老长官陆建章。
1919年,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对德战争。徐树铮被段祺瑞任命为参战处参谋长兼西北国防筹备处处长。徐从日本借得巨款和武器,编练参战军。1919年,德国战败,参战军被改编为西北边防军,徐树铮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为彻底解决外蒙问题作准备。由于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外蒙王公贵族失去靠山。
1919年10月,徐树铮率领步兵二旅,骑兵一团,挥师出塞,向库伦进发。晋商等大商团体亦受许树铮之请派到达外蒙各地,以商业促进外蒙之经济建设。徐树铮一到库伦,他把外蒙古伪政权的“内阁总理”巴德玛多尔济“请”到了自己的司令部,并将其他王公及哲布尊丹巴活佛加以软禁。
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呈请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回到中华民国怀抱。同时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徐树铮将军队派驻外蒙各地,如买卖城(今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完成了对外蒙古的统一。
尤其是唐努乌梁海,被沙俄侵占达七年之久,终于回到中国怀抱,至此,不仅外蒙及乌梁海,西北内蒙各盟旗及西北陕甘新疆皆在徐树铮统辖之下,进一步遏制地方分裂及外国列强渗透势力!
然而因不到两年,即1921年,徐树铮因直皖大战被段祺瑞调回北京,外蒙也重又在苏俄之支持下复又独立。
故而,徐树铮收复外蒙及乌梁海这一伟大历史功绩虽获得全国各界中山先生高度称誉,孙中山电贺其成就可与傅介子、班超相比。足以与左宗棠收复新疆并论,却因国中内乱而未能持久。
1920年,直皖两系军阀斗争激烈,他被免职,任远威将军,留北京代职。直皖战争后,段祺瑞下台。他被指控为“十大祸首”之最而遭通缉拿办,借日本使馆之助逃到天津,后潜入上海英租界内匿居。
徐树铮于1925年12月11日考察结束回到上海,期间与孙传芳会晤,商议直、奉、皖三系联合对抗冯玉祥和准备北伐的革命军。段祺瑞以京津局面混乱电嘱其暂缓赴京,但他认为考察回国,理应复命,19日即动身赴京。复命后,于12月29日晚乘专车离开北京南下,途经京津间廊坊车站,被冯玉祥部下张之江派人劫持,于30日凌晨被复仇杀害,时年45岁。
陆建章为什么会死
陆建章为什么会死
1918年6月14日,许淑铮在天津突然枪杀了陆。
陆,安徽蒙城人,毕业于天津北洋军事装备学校。清光绪二十一年,袁世凯训练新军。他在右翼第三营后方队担任过哨所军官,在督导组检查中担任先锋军官,在左翼第一营担任过黑帮头目。光绪二十九年,升任兵部训练司军事科学部副大使,三十一年任北洋军第四镇第七会首领。此后,他被调到山东曹州镇、广东高州镇、广东北海镇和广东高州镇第七协会任总兵。
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府警卫军参谋,右预备军团长,后改任警卫军团长、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在任期间,屠杀革命者、进步人士和群众,被称为“卢图伯”。
一九一八年六月十四日,鲁抵达天津后,徐树铮写信请他与在天津司令部谈一谈。
鲁自以为是现任将军,又是北洋派的元老,毫不怀疑有人会杀他。许淑铮信守诺言,礼貌地邀请他到花园的密室里谈话。当他进入花园时,一名警卫从后面开枪打死了他。至于杀死的原因,根据许淑铮给政府的报告,“反复报告说,每支军队将领先于其他人:有许多情况,如秘密勾结,煽动等那些自称自己的将军卢。不要被树的指示所感动。
徐树铮为什么要杀陆建章
徐树铮,字又铮,1880年生于安徽萧县。早年想投靠袁世凯但并没被青睐,反而被段祺瑞赏识,成为段祺瑞帐下的重要人物。
1905年,段祺瑞保送他去日本军官学校步兵科学习,27岁回国后,由于他才干出众,成为段祺瑞的得力干将,段祺瑞甚至将公文批阅都由徐树铮主持,可见段祺瑞对他的信任。
正因为段祺瑞的重用和赏识,徐树铮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徐树铮曾经依仗着段祺瑞的势力做出了很多令人不齿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曾经轰动一时,那就是暗杀重臣陆建章。
陆建章,字朗斋,安徽人。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后来投靠袁世凯担任要职。当然,他也不是一个好鸟,陆建章在任期间,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屠杀革命党人、进步人士及广大群众,被称为“陆屠夫”。而陆建章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更是积怨已久。
积怨已久
1914年,当时的陆建章任陕西都督,拥护袁世凯称帝。这直接影响到了段祺瑞的利益,因此段祺瑞与徐树铮竭力反对袁世凯称帝,并暗中促使陕南镇守使陈树藩将陆建章驱逐出陕西。后来,有人告诉陆建章,陈树藩的叛变实为段祺瑞所为,陆建章从此对段祺瑞恨之入骨。
并且,在镇压张勋复辟这件事上,段祺瑞和陆建章的主张又是针锋相对,段祺瑞和徐树铮主战,而当时身为总统府高等顾问的陆建章则力劝冯国璋搞“和平统一”,这使得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胎死腹中。
1917年冬,段棋瑞派冯玉祥率领军队支援福建,但是冯玉祥到浦口便停止前进。不久之后,段祺瑞又派他去湖南,同样冯玉祥也在中途停止前进。这一切,都是陆建章背后搞的鬼。陆建章和段祺瑞、徐树铮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虽然段徐二人和陆建章之间的矛盾重重,但是真正想杀死陆建章的却是另外一个人
他就是倪嗣冲。
倪嗣冲,当时拥立张勋复辟,随后张勋失败以后,倪嗣冲投降段祺瑞,并吞并了张勋原来的军队,实力大增,一时间飞扬跋扈,小人得志的嘴脸表露无遗。
他这样的气焰嚣张引起了陆建章的不满,随后陆建章组建“安徽讨倪军”,把倪嗣冲给揍了一顿。
至此,倪嗣冲和陆建章结仇,怀恨在心的倪嗣冲找到徐树铮,而徐树铮对陆建章心怀不满已久,因此,一个暗杀便开始秘密酝酿。
屠夫被屠
1918年,各大北洋军阀在天津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总统选举的问题以及在南方作战的问题。当时的代理总统冯国璋,暗中想要陆建章来天津帮他说服曹锟,以此打击段祺瑞的势力。而这次会议,正好给倪嗣冲、徐树铮等人一个绝佳的机会。
6月14日,徐树铮打电话邀请陆建章,说要事相商,陆建章虽有迟疑但考虑徐树铮不敢明目张胆的对自己下手,因此便答应了。
到了徐树铮的司令部以后,陆建章,曾经杀人如麻的“陆屠夫”在毫无戒备之下,被枪杀在徐树铮的后花园中。
报应不爽
徐树铮杀死陆建章以后,这让陆建章的内侄冯玉祥十分悲愤,立誓要除去徐树铮,为陆建章报仇。
陆建章曾经十分欣赏冯玉祥,不仅视为心腹,还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给了冯玉祥,并且冯玉祥当时在滦州起义失败被捕后,也是在陆建章的帮助下才侥幸逃脱的。
冯玉祥就像一只暗中窥视的狼,等着徐树铮露出破绽一击必杀。
1925年,段祺瑞执政,和冯玉祥之间矛盾激化。作为段祺瑞的得力干将,徐树铮四处奔走,想要用力段祺瑞为总统,并且鼓吹奉,直,皖三系联合,以此来削弱冯玉祥的气势。
新仇旧怨加在一起让冯玉祥对徐树铮忍无可忍,欲除之而后快。
12月29日,徐树铮准备从北京返回天津,这样冯玉祥得知了返津的时间,在12月30日,睡眼朦胧的徐树铮,在廊坊车站被就地枪决。
军阀之间为了利益各为其主不择手段,军阀之间的恩怨更是纠缠不清,陆建章成为这种恩怨的牺牲品,而徐树铮也并没有逃脱被刺杀的命运。
陆树铭死亡原因
陆树铭去世的主要原因是突发心梗。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堵塞引起心脏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这是一种非常凶险并且有致命风险的疾病。心脏病患者发生了心肌梗死后会出现一些临床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悸等。急性心肌梗塞临床上以大血管阻塞、冠状动脉痉挛为特征,其发病突然、病死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使人们谈之色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做到心中有数。
老版《三国演义》关羽扮演者陆树铭去世了。
2022年11月1日,娱乐圈传来噩耗,天天在94版三国演义中饰演关羽干儿爷的演员陆树铭因突发心梗去世,享年66岁,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准备相关的悼念活动。据悉陆树铭是因为突发心梗没有获得及时的救治,所以才会出现不幸离世的现象。陆树铭的母亲去世才一年不到,他便跟随母亲离世,还真是让人悲痛。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能有效地预防心梗的发生。
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加速血小板聚集,促使血栓形成。饮酒也是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临床发现,多数心肌梗塞患者都有长期饮酒的习惯,有报道称10%~20%的心肌梗塞是由饮酒引起的。心梗常常就在我们身边。因为患者往往在疼痛之后数小时内发病,而且往往在刚发病时疼得厉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以及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
特别是劳累后突发心肌梗塞,应迅速休息,并保持精神放松。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起居有常,不熬夜、不过度劳累。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过度劳累会引起血管痉挛,加重心脏负担,使收缩发生异常和心律失常。尤其是高血压病人更应该注意休息和保持平静,劳逸结合,要劳逸结合不能熬夜,要注意劳逸结合。
徐树铮枪杀陆建章
1918年,即民国七年,徐树铮在天津先斩后奏,未经法律审判,将陆建章杀害,此案轰动一时。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虽然北洋军阀之间混战不断,但从未有过高级将领被暗杀的历史,往往失败的军阀通电下野后,便可保证财产和家人的安全,安稳的去租界当寓公,这也几乎成为军阀们之间的潜规则。
徐树铮
徐树铮杀死陆建章后,在北洋军阀掀起轩然大波,一时人人自危。徐树铮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暗杀暗杀陆建章呢?
徐树铮,字又铮,1880年生于安徽省萧县。徐树铮早在1901年就跟着段祺瑞,始终是段祺瑞的第一心腹和智囊。徐树铮文武双全,段祺瑞的一系列举措,无论是府院之争、武力统一还是再造共和,背后都有徐树铮的影子。
段祺瑞
徐树铮在1919年担任西北筹边使期间,取消了外蒙的“自治”,使外蒙直接归领导,兵不血刃收复外蒙,使徐树铮的名誉达到巅峰,他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
收复外蒙古
徐树铮对段祺瑞忠心耿耿,但除了段祺瑞,对别人出了名的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他多次擅作主张,而是擅自杀害陆建章,则是他做的最过分的一次。
由于徐树铮嚣张跋扈,一直不为袁世凯所喜,多次袁世凯想撤销他的职务,而此时任军政执法处长的陆建章,执掌着北洋的特务系统。徐树铮一直认为是陆建章从中作梗,所以对陆建章怀恨在心。
陆建章
同时,在天津会议上,段祺瑞的皖系主张对南方用兵,但陆建章却主张对南方和平。作为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自然对陆建章极为不满。因此徐树铮未经任何审判,在天津将陆建章杀害。
陆建章故非善类,但不经审判,擅自杀害北洋军高级将领,徐树铮开了一个极坏的头。而最终徐树铮也未得善终。陆建章提拔重用的外甥冯玉祥,在1925年以陆建章儿子复仇的名义将徐树铮击毙,也结束了徐树铮和陆建章的恩怨。
冯玉祥
外蒙古既然已经被徐树铮收复,但为何最终没能保住?
近代史上两位爱国功臣,左宗棠和徐树铮,一个收复新疆一个平复了外蒙古,但二者的功业结局完全不同,新疆至今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外蒙古早就独立迷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大家知道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吗?
其实民国曾一度收复外蒙古,但是大家可能不知情收复后是怎样一个统治?徐树铮,作为一个名义上的爱国将领,可惜爱的是北洋的军阀,而对于外蒙人,则是完全是一种镇压暴民的心态。原本外蒙人就跟内陆汉人不同心,徐树铮那么一闹更是不同德了。
对于蒙古民众而言,北洋政府来或者不来,不过是换个老爷,苏联来了,旧老爷全部枪毙,新老爷带大家分旧老爷的浮财,外蒙古人民是心如明镜。
外蒙古王公贵族
在收复外蒙后,徐树铮武装了外蒙的所有汉人,但是抛弃了所有的蒙古地方武装,组建了一支毫无战斗力的近万人的杂牌军。并且要求外蒙古政府和人民承担这支杂牌军的巨额开销,并且他要求外蒙地方武装必须全部缴械,而且民间也不能留存任何枪支武器,徐在外蒙大搞白色恐怖这一套,闹得外蒙民怨沸腾。
除此之外徐树铮不解蒙情,逼迫外蒙牧民偿还第一次独立时期内乱造成汉族商人的损失,结果这笔巨大的赔款,外蒙根本无法承受,恢复旧债政策,如同一座重压在蒙民身上的一座大山,让蒙民原本贫苦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从此彻底失去了蒙民人心。
外蒙古独立照会各国
徐树铮前后仅在外蒙呆了二十多天,他完全没有依靠外蒙各个阶层,像是一个征服者践踏着外蒙的一切,其次他也没有与外蒙贵族王公和喇嘛达成任何和解有力的和解,便向世人宣布自己收复外蒙的辉煌,紧接着徐就回到了北京。同时他又把在外蒙深得民心的陈毅强行押解回北京,徐一走,,留下了一个实际上处于群龙无首状态的外蒙,而外蒙上到贵族下至农民,无一不对中国政府的仇恨到了顶点。
直皖战争不久爆发后,徐树铮被免职,中央政府再次启用陈毅,并回复了六十四条。但徐树铮在外蒙人民中造成的伤害以无法消除,外蒙对中央政府出尔反尔,政策朝令夕改的作为,极为不满。同样因为皖系的倒台,驻守外蒙的军队人心思变,陈毅不仅没有得到外蒙集团的谅解,更得不到中国驻军的支持。短短数个月的事件,外蒙政局从空前利好的状态下急剧演变成无解状态,实在让人痛心疾首。
外蒙古独立始末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开始举行公民投票。
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正式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国府于一月五日发表承认外蒙独立之
194615民国承认外蒙古独立
民国时期被孙中山称为班超、傅介子的徐树铮是什么样的人呢?
班超是东汉人,以三十六人在西域纵横捭阖,令西域五十余国弃强大的匈奴近邻不顾,转而死心塌地依附汉朝,建不世之功。
民国也有一人建此不世之功,被孙中山誉为班超,傅介子,这个人就是徐树铮。
一、树铮遇到段祺瑞,就如孔明遇刘备
徐树铮是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萧县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自古就是百战之地,古今无数英雄涌现。
徐树铮出身书香,其父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算做正宗孔门弟子,照理,思想观念中少不了之乎者也。
可是徐树铮自小却有一种阴狠。
小时玩游戏,徐树铮看自己赢不了,回家偷偷削了一支尖竹签,再次玩游戏时,徐树铮看自己还是玩不过,就掏出竹签将玩伴刺伤。
规则对徐树铮无用。
徐树铮虽然调皮,却是个学霸级的好学生,他6岁读诗,13岁考上秀才,17岁补廪生,廪生由国家按时发给银子和生活补助,中了廪生就算有了国家给予的生活保障。18岁时到南京参加省里的乡试,这次没考好,他马上放弃,打算投笔从戎。
1901年是一个世界处在重大变化的世纪之交,于中国而言乃是多事之秋,由于京城被八国联军占领而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辛丑条约》,天朝帝国的新衣被揭开,被强制着走向殖民地。徐树铮这年21岁,他将投笔从戎的目标瞄向了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即北洋新军。
我们现在对那段历史进行复盘可以知道,民国的诸侯军阀们大多是从北洋新军走出来的,但当时很多进新军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点,比如从鲁、苏、皖、豫各省招募的士兵和从北洋天津武备学堂招募的军官,他们有的是为了一口饱饭,有的是被动服从命令,而徐树铮是积极主动加入。将自己从科举正道之路转变到好汉不当兵的军队之路,无论什么原因,这种转变都证明了徐树铮有一双慧眼。
徐树铮直接去济南找袁世凯,此时袁世凯刚从天津小站来到山东任巡抚不到两年。为见袁世凯,徐树铮准备得很充分,他手上拿着自己的简历和厚厚的定国方略。
他22天收复180万领土,却在睡觉时被杀害,为何最后坟头长满草也没人管?
因为他没有得势,很多人甚至都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将领,叫做徐树铮。外蒙古那时候还是华夏的一部分,但是这外蒙就像一个臭老九,死不承认,徐树铮就生气了,带人直接过去来了一个无情碾压。之后外蒙才老实了下来,不敢继续搞事情了。可徐树铮收复失地,最后坟头草都两米高了,过于凄凉。
01、赤胆雄心徐树铮,重兵速推收复外蒙。
外蒙在民国时期还是属于咱们的,但是他虽然口头上承认,但是心里却一点都不服气。虽然在该有的公告上签了字,不老老实实待着非要搞事情。徐树铮看着他们觉得很搞笑,就带着人直接把外蒙的人揍了一顿。22天,徐树铮创造了一个奇迹。
02、过于优秀被针对,不听劝告仍然南下。
徐树铮收复了外蒙,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民国的时候实在是不太平,拉帮结派的人太多了,这样徐树铮就被针对了。他奉命南下,他朋友都跟他说了有人要在车上杀他,但是徐树铮觉得他们不能把自己怎么样,还是去了,可正是因为这次选择,让他年纪轻轻就丧失了性命。
03、睡梦之中遭暗杀,壮士死后无人问津。
徐树铮心还是真大,都知道有人要暗杀自己了,竟然还在火车卧铺上睡得很香。结果他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就被人抬下了火车,神不知鬼不觉杀了。之后他的长官因为有其他事情,就直接把徐树铮的尸体敛了,盖了一个小坟堆儿。没有人记得他,所以他坟头的草越长越高。很多年以后,可能都没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有座坟了。
关于“徐树铮收复外蒙,孙中山赞为“当代班超”,他的结局如何呢?”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2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