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二首时年17顺序(东晋后期,南北朝历史)
-
王昭君二首时年17顺序
网上有关“王昭君二首时年17顺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东晋后期,南北朝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王昭君二首时年17顺序为《昭君怨》在前,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在后。
王昭君简介: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平典故。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无所不精,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入宫待御:
公元前54年王昭君出生于南郡秭归县(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的一户平民之家,王襄之女。其父王襄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
根据民间传说和记载,王昭君入宫以后,由于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毛延寿将王昭君画得并不是十分美丽,因此没有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之中。昭君进宫多年,得不到皇帝临幸,心生悲怨。
出塞: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汉朝的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元帝遂将宫女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
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东晋后期,南北朝历史
南北朝
(420年-589年)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亦是北方少数民族融于我中华文明的一次历史时期。
东晋末年,天下大。刘裕取代东晋后,建立宋政权。
当时,先后有很多政权建立。
南北朝前期时势
南朝
宋(420年-479年)
武帝(刘裕) 出生:公元363年--去世:公元420年(在位2年)
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小时家贫。后因战功逐渐成为东晋的权臣,420年,他迫晋恭帝禅让,建立南朝*宋,刘裕称帝前后,注意节俭,整顿朝纲,抑制豪强,赈济百姓,禁止豪强封固山泽,实行土断,精简侨州郡,还减轻刑罚,兴办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等。江南农业生产由是得以恢复发展,为元嘉之治奠定了基础。在位3年死,时年60岁。
少帝(刘义符) 出生:公元406年--去世:公元424年(在位2年)
少帝刘义符,刘裕长子,因他游戏无度,不亲政事,即位3年,被杀,时年19岁。
文帝(刘义隆) 出生:公元407年--去世:公元453年(在位29年)
文帝刘义隆,刘裕第三子,他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义隆博涉经史,善隶书,深沉有谋略,但体弱多病,好猜忌。),“役宽务简,氓庶繁息”,三十多年中相对安定,所以旧史常称“元嘉之治”。453年,他被太子所杀,时年47岁。
孝武帝(刘骏) 出生:公元430年--去世:公元464年(在位11年)
孝武帝刘骏,文帝第三子,残暴昏君。死于464年,时年35岁。
前废帝(刘子业) 出生:公元449年--去世:公元465年(在位1年)
前废帝刘子业,孝武帝长子,暴君一个,嗜杀**,在位6个月被杀,时年17岁。
明帝(刘彧) 出生:公元439年--去世:公元472年(在位7年)
明帝刘彧,文帝第十一子,残暴昏庸之君,在位8年,死时34岁。
后废帝(刘昱) 出生:公元463年--去世:公元477年(在位5年)
后废帝刘昱,明帝长子,*暴无比,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被萧道成杀死,死时15岁。历代王朝中,没有像南北朝时宋朝的前废帝,明帝,后废帝这三个皇帝这样,闺门无礼,***秽,手足相残,几近禽兽。
顺帝(刘准) 出生:公元469年--去世:公元480年(在位2年)
顺帝刘准,明帝第三子,在位3年后退位,480年被杀,时年12岁。
齐(479年-502年)
高帝(萧道成) 出生:公元427年--去世:公元482年(在位3年)
高帝萧道成。南朝*宋的宰相,后废顺帝自立,建立南朝*齐,道成惩宋之亡,务从俭约,减免百姓逋租宿债,宽简刑罚,但对宋之宗室王侯,无少长皆幽死。在位4年,时年56岁。
武帝(萧赜) 出生:公元440年--去世:公元493年(在位11年)
武帝萧赜,高帝长子,他整顿户籍,缺被富人和污吏弄的激起民变.死于493年,时年54岁。
郁林王(萧昭业) 出生:公元473年--去世:公元494年(在位1年)
郁林王萧昭业,武帝长孙。在位1年被杀。时年22岁。
海陵王(萧昭文) 出生:公元480年--去世:公元494年(在位0年)
海陵王萧昭文,郁林王弟,在位4个月被杀,时年15岁。
明帝(萧鸾) 出生:公元452年--去世:公元498年(在位4年)
明帝萧鸾,高帝侄,即位后大杀手足,南齐国衰,死于498年,时年47岁。
东昏侯(萧宝卷) 出生:公元483年--去世:公元501年(在位3年)
东昏侯萧宝卷,明帝第二子,他残忍凶暴,嗜杀成性,挥金如土,被萧衍杀死,时年19岁。
和帝(萧宝融) 出生:公元488年--去世:公元502年(在位1年)
和帝萧宝融,明帝第八子,在位1年,被萧衍所杀,南齐亡。
梁(502年-557年)
武帝(萧衍) 出生:公元464年--去世:公元549年(在位47年)
武帝萧衍,502年废南齐皇帝自立,建立南朝*梁,萧衍信奉佛教,生活简朴,但政治昏庸,萧衍博学能文,长于音乐诗赋,并擅书法。公元547年接受东魏大将侯景归降。次年,侯景叛乱,引兵渡江,攻破京都,萧衍饿死。549年死,时年86岁。
简文帝(萧纲) 出生:公元503年--去世:公元551年(在位2年)
简文帝萧纲,武帝第三子,在位2年死,时年49岁。
元帝(萧绎) 出生:公元508年--去世:公元554年(在位2年)
元帝萧绎,武帝第七子,在位3年被杀,时年47岁。
敬帝(萧方智) 出生:公元543年--去世:公元558年(在位2年)
敬帝萧方智,元帝子,在位2年被陈霸先废,558年被杀,时年16岁。梁亡。
陈(557年-589年)
武帝(陈霸先) 出生:公元503年--去世:公元559年(在位2年)
武帝陈霸先,557年废南朝*梁的皇帝自立,国号陈,他为人十分简朴,在位3年死,时年57岁。
文帝(陈茜) 出生:公元522年--去世:公元566年(在位7年)
武帝侄,他在位时,著手铲除地方割据势力.在位7年死,时年45岁。
废帝(陈伯宗) 出生:公元552年--去世:公元570年(在位2年)
废帝陈伯宗,文帝长子,在位2年被废,570年死,时年19岁。
宣帝(陈顼) 出生:公元528年--去世:公元582年(在位14年)
宣帝,文帝弟,他在位时,北齐亡,宣帝奖励垦荒.死于582年,时年55岁。
后主(陈叔宝) 出生:公元553年--去世:公元604年(在位7年)
后主陈叔宝,宣帝长子。他是一个荒*的皇帝,就知道游宴玩乐,制作艳词,又大建宫室,滥施刑罚,对于一衣带水的强大隋朝了无防备。588年隋以晋王杨广为元帅,率八十总管、五十一万士兵南下。叔宝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翌年正月,隋军分道攻入建康, 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人避入井中被俘,陈亡。死于604年,时年52岁。
北朝
北魏(386年-534年)
道武帝(拓拔圭) 出生:公元371年--去世:公元409年(在位23年)
道武帝拓拔圭,鲜卑族人。383年,前秦经淝水之战后,国力日弱,386年16岁的拓拔圭复国,称代王,同年改称“魏”,史称“北魏”,死于409年,时年39岁。
明元帝(拓拔嗣) 出生:公元392年--去世:公元423年(在位14年)
明元帝拓拔嗣,道武帝长子,死于423年,时年32岁.
太武帝(拓拔焘) 出生:公元409年--去世:公元452年(在位29年)
太武帝拓拔焘,明元帝长子,即位后先后消灭大夏,北燕,北凉,大大增强北魏国力,统一了北方。但在与南朝*宋的战争中大败,452年,太武帝死,时年45岁。
南安王(拓拔余) 出生:不详--去世:公元452年(在位0年)
南安王拓拔余,太武帝子,在位8个月被杀。
文成帝(拓拔浚) 出生:公元440年--去世:公元465年(在位13年)
文成帝拓拔浚,太武帝嫡孙,他在位时北魏国力开始下降。死于465年,时年26岁。
献文帝(拓拔弘) 出生:公元454年--去世:公元476年(在位6年)
献文帝拓拔弘,文成帝长子,即位时14岁。18岁时就让位给4岁的太子,476年死,时年23岁。
孝文帝(拓拔宏) 出生:公元467年--去世:公元499年(在位28年)
孝文帝拓拔宏,献文帝子,孝文帝一朝,进行改革,494年,迁都洛阳,推广汉化,并带头将姓改为“元”。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死于499年,时年33岁。
宣武帝(元恪) 出生:公元483年--去世:公元515年(在位16年)
宣武帝元恪,孝文帝二子,即位后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起义不断,他死于515年,时年33岁。
孝明帝(元诩) 出生:公元510年--去世:公元528年(在位13年)
孝明帝元诩,宣武帝子,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他死于528年,时年19岁。
孝庄帝(元子攸) 出生:公元507年--去世:公元530年(在位2年)
孝庄帝元子攸,528年被拥为帝,在位2年被杀,时年24岁。
长广王(元晔) 出生:不详--去世:公元531年(在位1年)
长广王元晔,咸阳王元禧子,在位半年被杀。
节闵帝(元恭) 出生:公元498年--去世:公元533年(在位1年)
节闵帝元恭,广陵王子,在位1年被废,533年死。
后废帝(元朗) 出生:公元513年--去世:公元532年(在位0年)
后废帝元朗,章武王子,在位半年,被高欢(北齐文宣王之父)所杀。
出帝(元修) 出生:公元510年--去世:公元534年(在位2年)
出帝元修,广平王子,被高欢用力为帝,534年逃出洛阳,投奔宇文泰,被宇文泰所杀,时年25岁。
东魏(534年-550年)
孝静帝(元善见) 出生:公元524年--去世:公元551年(在位16年)
孝静帝元善见,出帝逃后,高欢拥立他为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北齐(550年-557年)
文宣帝(高洋) 出生:公元529年--去世:公元559年(在位9年)
文宣帝高洋,其父高欢为北魏的渤海王,534年北魏分为东西魏,550年,高洋废东魏皇帝自立,改国号“齐”,史称“北齐”,在对突厥,契丹的战争中,他屡次获胜。但他后期荒*无度,死于559年,时年31岁。
废帝(高殷) 出生:公元545年--去世:公元561年(在位2年)
废帝高殷,文宣帝长子,在位1年被高演所杀,时年17岁。
孝昭帝(高演) 出生:公元535年--去世:公元561年(在位1年)
孝昭帝高演,高欢第六子,文宣帝之弟,在位1年死,时年27岁。
武成帝(高湛) 出生:公元537年--去世:公元568年(在位4年)
武成帝高湛,高欢第九子,高演弟,他是一个暴君565年,禅位与其子,后死于568年,时年32岁。
后主(高纬) 出生:公元557年--去世:公元577年(在位12年)
后主高纬,武成帝长子,576年周武帝大军攻北齐,他禅位给儿子高恒,被俘被杀,时年20岁。
幼主(高恒) 出生:公元570年--去世:公元577年(在位0年)
幼主高恒,后主长子,在位25天被俘,北齐亡,高恒被杀,时年8岁
西魏(535年-556年)
文皇帝(元宝炬) 出生:公元507年--去世:公元551年(在位16年)
文皇帝元宝炬,535年被宇文泰拥立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
废帝(元钦) 出生:公元539年--去世:公元554年(在位3年)
废帝元钦,文帝长子,在位2年,被杀。
恭帝(拓拔廓) 出生:公元537年--去世:公元557年(在位2年)
恭帝拓拔廓,文帝第四子,在位3年被杀,西魏亡。
北周(557年-581年)
孝闵帝(宇文觉) 出生:公元542年--去世:公元557年(在位0年)
孝闵帝宇文觉,鲜卑族宇文泰第三子,557年即位,国号“周”,在位8个月被杀。
明帝(宇文毓) 出生:公元534年--去世:公元560年(在位3年)
明帝宇文毓,宇文泰长子,在位4年被杀,时年27岁。
武帝(宇文邕) 出生:公元543年--去世:公元578年(在位18年)
帝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他统治时,首先杀死权臣宇文护,同时他极力摆脱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周日益强大,开始统一北方,消灭北齐,并攻击南陈,取得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武帝生活俭朴,"身布袍,寝布被...后公不过十余人".他死于578年,时年36岁。
宣帝(宇文赟)(斌贝,合一字,上下结构。念:yun)出生:公元559年--去世:公元580年(在位1年)
宣帝宇文赟,武帝长子,荒*无度,嗜酒如命,在位1年就禅位于太子。死于580年,时年22岁。
静帝(宇文衍) 出生:公元573年--去世:公元583年(在位2年)
静帝宇文衍,宣帝长子,即位时才7岁,由杨坚辅政,581年,杨坚迫静帝禅位于他,建立隋朝,北周亡
最好去看年表。图书馆找本历史年表,,很清楚的。
南北朝
(420年-589年)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亦是北方少数民族融于我中华文明的一次历史时期。
东晋末年,天下大。刘裕取代东晋后,建立宋政权。
当时,先后有很多政权建立。
南北朝前期时势
南朝
宋(420年-479年)
武帝(刘裕) 出生:公元363年--去世:公元420年(在位2年)
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小时家贫。后因战功逐渐成为东晋的权臣,420年,他迫晋恭帝禅让,建立南朝*宋,刘裕称帝前后,注意节俭,整顿朝纲,抑制豪强,赈济百姓,禁止豪强封固山泽,实行土断,精简侨州郡,还减轻刑罚,兴办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等。江南农业生产由是得以恢复发展,为元嘉之治奠定了基础。在位3年死,时年60岁。
少帝(刘义符) 出生:公元406年--去世:公元424年(在位2年)
少帝刘义符,刘裕长子,因他游戏无度,不亲政事,即位3年,被杀,时年19岁。
文帝(刘义隆) 出生:公元407年--去世:公元453年(在位29年)
文帝刘义隆,刘裕第三子,他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义隆博涉经史,善隶书,深沉有谋略,但体弱多病,好猜忌。),“役宽务简,氓庶繁息”,三十多年中相对安定,所以旧史常称“元嘉之治”。453年,他被太子所杀,时年47岁。
孝武帝(刘骏) 出生:公元430年--去世:公元464年(在位11年)
孝武帝刘骏,文帝第三子,残暴昏君。死于464年,时年35岁。
前废帝(刘子业) 出生:公元449年--去世:公元465年(在位1年)
前废帝刘子业,孝武帝长子,暴君一个,嗜杀**,在位6个月被杀,时年17岁。
明帝(刘彧) 出生:公元439年--去世:公元472年(在位7年)
明帝刘彧,文帝第十一子,残暴昏庸之君,在位8年,死时34岁。
后废帝(刘昱) 出生:公元463年--去世:公元477年(在位5年)
后废帝刘昱,明帝长子,*暴无比,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被萧道成杀死,死时15岁。历代王朝中,没有像南北朝时宋朝的前废帝,明帝,后废帝这三个皇帝这样,闺门无礼,***秽,手足相残,几近禽兽。
顺帝(刘准) 出生:公元469年--去世:公元480年(在位2年)
顺帝刘准,明帝第三子,在位3年后退位,480年被杀,时年12岁。
齐(479年-502年)
高帝(萧道成) 出生:公元427年--去世:公元482年(在位3年)
高帝萧道成。南朝*宋的宰相,后废顺帝自立,建立南朝*齐,道成惩宋之亡,务从俭约,减免百姓逋租宿债,宽简刑罚,但对宋之宗室王侯,无少长皆幽死。在位4年,时年56岁。
武帝(萧赜) 出生:公元440年--去世:公元493年(在位11年)
武帝萧赜,高帝长子,他整顿户籍,缺被富人和污吏弄的激起民变.死于493年,时年54岁。
郁林王(萧昭业) 出生:公元473年--去世:公元494年(在位1年)
郁林王萧昭业,武帝长孙。在位1年被杀。时年22岁。
海陵王(萧昭文) 出生:公元480年--去世:公元494年(在位0年)
海陵王萧昭文,郁林王弟,在位4个月被杀,时年15岁。
明帝(萧鸾) 出生:公元452年--去世:公元498年(在位4年)
明帝萧鸾,高帝侄,即位后大杀手足,南齐国衰,死于498年,时年47岁。
东昏侯(萧宝卷) 出生:公元483年--去世:公元501年(在位3年)
东昏侯萧宝卷,明帝第二子,他残忍凶暴,嗜杀成性,挥金如土,被萧衍杀死,时年19岁。
和帝(萧宝融) 出生:公元488年--去世:公元502年(在位1年)
和帝萧宝融,明帝第八子,在位1年,被萧衍所杀,南齐亡。
梁(502年-557年)
武帝(萧衍) 出生:公元464年--去世:公元549年(在位47年)
武帝萧衍,502年废南齐皇帝自立,建立南朝*梁,萧衍信奉佛教,生活简朴,但政治昏庸,萧衍博学能文,长于音乐诗赋,并擅书法。公元547年接受东魏大将侯景归降。次年,侯景叛乱,引兵渡江,攻破京都,萧衍饿死。549年死,时年86岁。
简文帝(萧纲) 出生:公元503年--去世:公元551年(在位2年)
简文帝萧纲,武帝第三子,在位2年死,时年49岁。
元帝(萧绎) 出生:公元508年--去世:公元554年(在位2年)
元帝萧绎,武帝第七子,在位3年被杀,时年47岁。
敬帝(萧方智) 出生:公元543年--去世:公元558年(在位2年)
敬帝萧方智,元帝子,在位2年被陈霸先废,558年被杀,时年16岁。梁亡。
陈(557年-589年)
武帝(陈霸先) 出生:公元503年--去世:公元559年(在位2年)
武帝陈霸先,557年废南朝*梁的皇帝自立,国号陈,他为人十分简朴,在位3年死,时年57岁。
文帝(陈茜) 出生:公元522年--去世:公元566年(在位7年)
武帝侄,他在位时,著手铲除地方割据势力.在位7年死,时年45岁。
废帝(陈伯宗) 出生:公元552年--去世:公元570年(在位2年)
废帝陈伯宗,文帝长子,在位2年被废,570年死,时年19岁。
宣帝(陈顼) 出生:公元528年--去世:公元582年(在位14年)
宣帝,文帝弟,他在位时,北齐亡,宣帝奖励垦荒.死于582年,时年55岁。
后主(陈叔宝) 出生:公元553年--去世:公元604年(在位7年)
后主陈叔宝,宣帝长子。他是一个荒*的皇帝,就知道游宴玩乐,制作艳词,又大建宫室,滥施刑罚,对于一衣带水的强大隋朝了无防备。588年隋以晋王杨广为元帅,率八十总管、五十一万士兵南下。叔宝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翌年正月,隋军分道攻入建康, 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人避入井中被俘,陈亡。死于604年,时年52岁。
北朝
北魏(386年-534年)
道武帝(拓拔圭) 出生:公元371年--去世:公元409年(在位23年)
道武帝拓拔圭,鲜卑族人。383年,前秦经淝水之战后,国力日弱,386年16岁的拓拔圭复国,称代王,同年改称“魏”,史称“北魏”,死于409年,时年39岁。
明元帝(拓拔嗣) 出生:公元392年--去世:公元423年(在位14年)
明元帝拓拔嗣,道武帝长子,死于423年,时年32岁.
太武帝(拓拔焘) 出生:公元409年--去世:公元452年(在位29年)
太武帝拓拔焘,明元帝长子,即位后先后消灭大夏,北燕,北凉,大大增强北魏国力,统一了北方。但在与南朝*宋的战争中大败,452年,太武帝死,时年45岁。
南安王(拓拔余) 出生:不详--去世:公元452年(在位0年)
南安王拓拔余,太武帝子,在位8个月被杀。
文成帝(拓拔浚) 出生:公元440年--去世:公元465年(在位13年)
文成帝拓拔浚,太武帝嫡孙,他在位时北魏国力开始下降。死于465年,时年26岁。
献文帝(拓拔弘) 出生:公元454年--去世:公元476年(在位6年)
献文帝拓拔弘,文成帝长子,即位时14岁。18岁时就让位给4岁的太子,476年死,时年23岁。
孝文帝(拓拔宏) 出生:公元467年--去世:公元499年(在位28年)
孝文帝拓拔宏,献文帝子,孝文帝一朝,进行改革,494年,迁都洛阳,推广汉化,并带头将姓改为“元”。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死于499年,时年33岁。
宣武帝(元恪) 出生:公元483年--去世:公元515年(在位16年)
宣武帝元恪,孝文帝二子,即位后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起义不断,他死于515年,时年33岁。
孝明帝(元诩) 出生:公元510年--去世:公元528年(在位13年)
孝明帝元诩,宣武帝子,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他死于528年,时年19岁。
孝庄帝(元子攸) 出生:公元507年--去世:公元530年(在位2年)
孝庄帝元子攸,528年被拥为帝,在位2年被杀,时年24岁。
长广王(元晔) 出生:不详--去世:公元531年(在位1年)
长广王元晔,咸阳王元禧子,在位半年被杀。
节闵帝(元恭) 出生:公元498年--去世:公元533年(在位1年)
节闵帝元恭,广陵王子,在位1年被废,533年死。
后废帝(元朗) 出生:公元513年--去世:公元532年(在位0年)
后废帝元朗,章武王子,在位半年,被高欢(北齐文宣王之父)所杀。
出帝(元修) 出生:公元510年--去世:公元534年(在位2年)
出帝元修,广平王子,被高欢用力为帝,534年逃出洛阳,投奔宇文泰,被宇文泰所杀,时年25岁。
东魏(534年-550年)
孝静帝(元善见) 出生:公元524年--去世:公元551年(在位16年)
孝静帝元善见,出帝逃后,高欢拥立他为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北齐(550年-557年)
文宣帝(高洋) 出生:公元529年--去世:公元559年(在位9年)
文宣帝高洋,其父高欢为北魏的渤海王,534年北魏分为东西魏,550年,高洋废东魏皇帝自立,改国号“齐”,史称“北齐”,在对突厥,契丹的战争中,他屡次获胜。但他后期荒*无度,死于559年,时年31岁。
废帝(高殷) 出生:公元545年--去世:公元561年(在位2年)
废帝高殷,文宣帝长子,在位1年被高演所杀,时年17岁。
孝昭帝(高演) 出生:公元535年--去世:公元561年(在位1年)
孝昭帝高演,高欢第六子,文宣帝之弟,在位1年死,时年27岁。
武成帝(高湛) 出生:公元537年--去世:公元568年(在位4年)
武成帝高湛,高欢第九子,高演弟,他是一个暴君565年,禅位与其子,后死于568年,时年32岁。
后主(高纬) 出生:公元557年--去世:公元577年(在位12年)
后主高纬,武成帝长子,576年周武帝大军攻北齐,他禅位给儿子高恒,被俘被杀,时年20岁。
幼主(高恒) 出生:公元570年--去世:公元577年(在位0年)
幼主高恒,后主长子,在位25天被俘,北齐亡,高恒被杀,时年8岁
西魏(535年-556年)
文皇帝(元宝炬) 出生:公元507年--去世:公元551年(在位16年)
文皇帝元宝炬,535年被宇文泰拥立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
废帝(元钦) 出生:公元539年--去世:公元554年(在位3年)
废帝元钦,文帝长子,在位2年,被杀。
恭帝(拓拔廓) 出生:公元537年--去世:公元557年(在位2年)
恭帝拓拔廓,文帝第四子,在位3年被杀,西魏亡。
北周(557年-581年)
孝闵帝(宇文觉) 出生:公元542年--去世:公元557年(在位0年)
孝闵帝宇文觉,鲜卑族宇文泰第三子,557年即位,国号“周”,在位8个月被杀。
明帝(宇文毓) 出生:公元534年--去世:公元560年(在位3年)
明帝宇文毓,宇文泰长子,在位4年被杀,时年27岁。
武帝(宇文邕) 出生:公元543年--去世:公元578年(在位18年)
帝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他统治时,首先杀死权臣宇文护,同时他极力摆脱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周日益强大,开始统一北方,消灭北齐,并攻击南陈,取得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武帝生活俭朴,"身布袍,寝布被...后公不过十余人".他死于578年,时年36岁。
宣帝(宇文赟)(斌贝,合一字,上下结构。念:yun)出生:公元559年--去世:公元580年(在位1年)
宣帝宇文赟,武帝长子,荒*无度,嗜酒如命,在位1年就禅位于太子。死于580年,时年22岁。
静帝(宇文衍) 出生:公元573年--去世:公元583年(在位2年)
静帝宇文衍,宣帝长子,即位时才7岁,由杨坚辅政,581年,杨坚迫静帝禅位于他,建立隋朝,北周亡
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白居易
《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原文如下:
《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唐代·白居易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译文:
满面的沙尘,风鬟雾鬓,眉毛已经消磨得黛色全无,脸庞也红颜褪尽而憔悴十分。辛辛苦苦凄凄惨惨,如今却反落得在画图中受人怜悯。
派去的汉使已经带着消息回来,只盼早早赎她回去,以恢复她的自由身。如果君王问及她的容颜,请千万莫说已经憔悴得不如在宫里的时候了。
《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赏析:
1、白居易在诗中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用满面胡沙满鬓风来象征和比喻王昭君的流离失所和风尘困顿。这种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情境用具体的形象和意象来表达,使得诗歌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2、白居易在诗中通过描绘王昭君的愁苦辛勤和憔悴尽,表达了对于不幸者的深切同情。这种同情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怜悯,而是深入到了王昭君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这种深入人心的描写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王昭君的处境和心情。
3、白居易在诗中通过想象王昭君在画图中的形象,表达了对君王昏庸无知的谴责。这种谴责不是直接指责,而是通过暗示和影射来表达,使得诗歌更具有含蓄性和深刻性。
4、白居易在诗中通过想象汉使却回凭寄语的情境,表达了对王昭君未能得到应有公正待遇的不满和抗议。这种抗议不是直接喊口号式的,而是通过虚构和想象来表达,使得诗歌更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5、白居易在诗中通过黄金何日赎蛾眉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尊严和幸福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对王昭君个人命运的关注,更是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思考和探索。
关于“王昭君二首时年17顺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1398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 天相汉,民怀国
-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 波光水鸟惊犹宿, 露冷流萤湿不飞。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