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蒙洛索夫对俄国教育做了哪些贡献?(莫斯科国立大学世界排名是什么?)
-
罗蒙洛索夫对俄国教育做了哪些贡献?
网上有关“罗蒙洛索夫对俄国教育做了哪些贡献?”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莫斯科国立大学世界排名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俄国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1711年~1765年)对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1741年他担任了科学院附属大学和中学的领导工作。1755年在他的倡导下开办了“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不设神学系,为便于平民进入大学,在预备中学里设平民部。1779年莫斯科大学又开办了一所附设的师范学院。
莫斯科国立大学世界排名是什么?
罗蒙诺索夫(1711-1765)写颂诗褒扬开明君主,赞美科学文化造福人类。他使文学体裁和语体规范化,并将音节体诗改为更适合俄语特性的音节和重音并重体诗,对统一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诗歌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叶诺索夫的全名是什么
在俄罗斯名列第1位,是世界十大著名高校之一
俄罗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全名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校址在莫斯科。
1755年由教育家M.B.罗蒙诺索夫倡议并创办。旧址在莫霍瓦街11号,1812年焚毁,1817~1819年重建。1953年9月,在莫斯科西南的列宁山上建成新校舍。32层的主楼包括55米的尖顶在内,总高240米,顶端是五角星徽标;两侧为18层的副楼,各装有直径9米的大钟。整个建筑气势轩昂。全校设16个系,50多个专业,云集全国一流的科学院院士、教授和博士,学生3万名左右,包括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拥有4个天文台,3个博物馆,1个面积近50公顷的植物园,还有各种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以及广场、运动场、体育馆、剧场、大礼堂等。总占地面积320公顷。强调大学要成为科学教育中心,以本国语教学,培养出一流的学者和专门人才。学校最初设法律、医学和哲学3系,后增设数学-物理系,并将哲学系扩充为历史-语文系。附设有2所文科中学、一所师范学堂和一个印刷社。创办后的50年间,为俄国唯一的综合大学。19世纪初期,已形成主要由本校毕业生组成的较强的教学力量。19世纪30年代后加强学术研究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建立新型的科学研究机构。 该校曾培养出不少杰出的人才,如教育家K.D. 乌申斯基,诗人M.U.莱蒙托夫,作家I.S.屠格涅夫,A.I.赫尔岑,文学批评家B.G.别林斯基等。许多科学家,如“俄罗斯航空之父”N.E.茹科夫斯基、实验物理学奠基人A.G.斯托列托夫等,都曾在该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苏联国立大学,并得到迅速发展。1940年获列宁勋章,并以罗蒙诺索夫的名字命名。1955年获劳动红旗勋章,在苏联科学教育界占有重要地位。现设有力学-数学、计算数学与控制论、物理、化学、生物、土壤、地质、地理、历史、语文、哲学、经济、法律、新闻、心理学等15个系。还设有亚非各国问题学院、社会科学教师进修学院和高校教师进修系、研究生部、高校预备部,以及核物理、天文、力学、人类学4个研究所。共有280个教研室,400余个实验室,100余个专用教室,12个教学科研实验站,1个计算中心,1个植物园,4 座天文观象台,3个博物馆(自然地理、动物学、人类学) ,1座藏书约700万册的高尔基图书馆。共设460个专业 ,分别在日课部、夜课部和函授部进行。夜课在历史、语言文学、经济、法律、心理和新闻6个系开设,函授教学只在新闻系进行。日课部学制5年,夜课和函授部学制6年。
中文名 叶·诺索夫 别 名 罗蒙诺索夫 国 籍 俄国 出生地 苏联 出生日期 1711年 逝世日期 1765年4月 职 业 文学作家 代表作品 《白公鹅》、《科良的日记》 性 别 男不知”三部曲就是这百宝箱中的三颗明珠。诺索夫在这三部曲中描写的虽是童话世界,但都有着现实的基础和教育意义,孩子们能意会到今天现实生活中就存在着这个世界。诺索夫在第二部《“全不知”游太阳城》(又译《小无知游太阳城》)中。把太阳城象征光明的未来。太阳城居民的幸福生活正是我们今天为之奋斗的前景,而在这第三部《“全不知”游月球》(又译《小无知游月宫》)中,则把月球上的生活象征着将要消逝的黑暗。他借助全不知和月球小矮子们种种遭遇的生动情节,
近代俄国文学是什么?
18世纪的近代俄国文学具有过渡的性质,一方面是出现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批知名的作家,如罗蒙诺索夫、杰尔查文、冯维辛、卡拉姆津、拉季舍夫等,以及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格里鲍耶陀夫、克雷洛夫,另一方面是文学还有待于形成民族的独特性,赶上西欧近代文学的水平。因而它加速探索,努力建立一种摆脱模仿、力图具有民族性的文学。其发展过程是把西欧文学流派的诸种武器统统拿来使用,一旦发展某种流派不适合俄国需要,就迅速抛弃,再找新的,直至找到最适于发展俄国文学的武器,把它掌握起来,加以运用和发展。西欧17世纪以来几百年间先后出现的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感伤主义、浪漫主义诸流派,俄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都先后试过了。
俄国近代文学的早期沙费罗夫(1669~1739)和费奥方·普罗科波维奇(1681~1736)的政论反对守旧,宣传开明君主专制,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动向。
18世纪30年代在彼得改革的基础上兴起的古典主义,是此后将近半个世纪中俄罗斯文学的基本流派,表现了启蒙主义同中世纪思想原则之间的斗争。
康捷米尔(1708~1744)的讽刺诗着重批评20~30年代社会上的愚昧主义流毒和封建等级观念,到18世纪50年代还在广泛传诵。
罗蒙诺索夫(1711~1765)写颂诗褒扬开明君主,赞美科学文化造福人类。他使文学体裁和语体规范化,并将音节体诗改为更适合俄语特性的音节和重音并重体诗,对统一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诗歌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诗人和剧作家苏马罗科夫(1717~1777)也有过很大影响,同时代人认为他的悲剧和罗蒙诺索夫的颂诗标志着俄罗斯新文学的真正开端。
古典主义代表作家还有特列佳科夫斯基(1703~1768)、赫拉斯科夫(1733~1807)。在古典主义文学中,讽刺作品成长较快。18世纪50年代,嘲讽性的寓言诗和喜剧先后出现。
18世纪60~70年代初,讽刺杂志盛行,其中最突出的是诺维科夫(1744~1818)主编的《雄蜂》(1769~1770)和《画家》(1772~1773)。
前者主要暴露像雄蜂一样过寄生生活的地主,后者侧重抨击上流社会的崇洋媚外风气。
此外还有艾明(1735~1770)的《地狱邮报》(1769)和楚尔科夫(1744~1792)的《杂拌儿》(1769)。
18世纪70年代末,杰尔查文(1743~1816)的颂诗开始问世。他把讽刺与歌颂、批判与肯定结合起来(《费丽察颂》,1782,《权贵》,1798),又把“鄙俗”的日常生活引进诗中(《兹万卡的生活》,1807),从而多少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模式。
冯维辛(约1744~1792)在其优秀喜剧《纨绔少年》(1782)中虽然还遵守“三一律”,却深刻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和寄生性,指出了农奴制是俄国的万恶之源,向现实主义迈进了一步。
18世纪后期,在英、德、法等国文学的催化下,感伤主义在俄国蓬勃兴起,此时的作品大都反映了1773~1775年普加乔夫起义后贵族的忧伤情绪。其倡导人卡拉姆津(1766~1826)打破古典主义的禁忌,将卑贱者的形象引入文学,在《苦命的丽莎》(1792)中写一个农家姑娘和贵族青年相爱,最后被抛弃而自杀的故事。小说着力渲染人物的内心感受,格调新颖,语言清雅流畅,发表后风行一时。
感伤主义诗人德米特里耶夫(1760~1837)以寓言、歌谣见长。而贵族革命家拉季舍夫(1749~1802)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1790)则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强烈反对农奴制的力作。他真实地写出了农民的困苦和抗议,并用书中《自由颂》一诗大胆歌颂17世纪英国革命,但其抒发感受的章节仍保持感伤主义的特点。这部作品没有对当时的文学产生直接影响,其效果到十二月党人革命时才显示出来。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俄国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激荡和1812年卫国战争所引起的民族意识的高涨,专制农奴制的危机加深,终于爆发了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俄国解放运动史上的贵族革命阶段(大约从1825~1861年)从此开始。
同这次起义前后错综复杂的社会状况相适应,文学中各种流派和思潮纷然并立,互相排斥而又互相渗透。感伤主义虽已出现,古典主义派尚未完全退出,他们以希什科夫(1754~1841)和杰尔查文为首,结成“俄罗斯语言爱好者座谈会”(1811~1816),同拥护卡拉姆津的“阿尔扎马斯社”(1815~1818)就新旧文体问题激烈论战。
19世纪初,一些保守贵族对动荡的社会甚为不满,流露出悲观遁世的思想,消极浪漫主义遂应运而生。其鼻祖茹科夫斯基(1783~1852)原是从感伤主义蜕化而来,他的大部分诗歌远离现实,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谐,宣扬神秘的宗教观念,但他发展和深化了卡拉姆津对人物的心理剖析。巴丘什科夫(1787~1855)的后期诗作也有类似之处。
随着贵族革命的酝酿,又涌现了反对暴政、颂扬自由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如十二月党诗人雷列耶夫(1795~1826)的《致宠臣》(1820)、《公民》(1825),普希金(1799~1837)早期的《致恰达耶夫》(1818)、《高加索的俘虏》(1820~1821)等。
雷列耶夫、拉耶夫斯基(1795~1872)、丘赫尔别凯(1797~1846)和马尔林斯基(1797~1837)等十二月党诗人认为文学是宣传和战斗的武器,注意从民间创作吸取营养,强调作品的民族独特性。
这时现实主义文学也有进展,克雷洛夫(1768~1844)的寓言广泛地表现社会的弊端和俄罗斯民族的智慧,形式活泼,文辞通俗。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的喜剧《智慧的痛苦》(1824)以个性化的语言,通过对保守反动势力的斗争,刻画出一个反映十二月党人革命情操的19世纪20年代贵族知识分子恰茨基的形象。马尔林斯基的中篇小说、拉热奇尼科夫(1792~1869)的历史小说和柯里佐夫(1809~1842)的诗,也包含了许多现实主义的成分。
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伴随着1812年反拿破仑侵略战争的胜利和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而诞生。它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茹科夫斯基(1783~1852)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第一位俄国抒情诗人。他的作品受到感伤主义思潮的影响,充满神秘色彩,但却革新了俄国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十二月党诗人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沙皇官僚集团,宣传革命思想,奠定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向往民主和自由的基本主题。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不但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而且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克雷洛夫(1768~1844)的寓言也是俄国文学的重要成就。他的作品不但歌颂了人民的智慧,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痛苦命运的同情,而且讽刺了专制暴政、揭露了贵族的寄生生活。克雷洛夫的寓言富有民族风格,充满幽默和机智,并广泛的采用了民间口语,深受人民喜爱。
莱蒙托夫是继普希金之后的另一位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他在长篇叙事诗《童僧》、《恶魔》里塑造了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人民反抗专制暴政的正义心声。抒情诗《帆》以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的孤帆,象征着“祈求风暴”的不屈战士。《高加索》充满热爱故土的情怀,显示了描写自然的高超技巧。莱蒙托夫在小说《当代英雄》中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二个“多余人”形象毕乔林。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在19世纪50、60年代走向繁荣,到19世纪70~90年代达到了高峰,并转向衰落。将近100年的俄国文坛,描写人民苦难的作家人才辈出,反映现实黑暗的作品不断涌现。他们的批判锋芒主要针对封建农奴制,后来也触及资本主义制度。他们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度。高尔基曾拿西方文学作对比,说:“没有一个国家像俄国那样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
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因素有显着的增长,封建农奴制面临危机。先进人士对农奴制的批判以及围绕废除农奴制问题的斗争,促进了一部分作家转向现实主义。反对农奴制的斗争要求文学揭露社会的黑暗,这是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而文学本身的发展,也为它提供了条件。
普希金的后期创作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莱蒙托夫、果戈理等是早期创作以浪漫主义见称的作家,也在19世纪30年代转向现实主义。诗人莱蒙托夫(1814~1841)在1840年发表小说《当代英雄》,继承普希金开始的“多余人”形象传统,塑造了又一个“多余人”形象毕乔林。毕乔林是对上流社会强烈不满的贵族青年,但他摆脱不了贵族生活,没有理想,玩世不恭,感到苦闷绝望;他时时进行自我心理分析,既否定一切,也蔑视自己,只能成为社会的“多余人”。作者用讽刺的笔调讥讽他,并谴责其所由来的贵族社会。
果戈理加强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别林斯基则反驳对立派攻击果戈理的言论,认为到19世纪40年代后期已形成了以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其特点是真实描写并批判社会的黑暗,以下层人民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这恰好是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别林斯基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赫尔岑(1812~1870)的小说《谁之罪?》(1847年)创造了另一个“多余人”别里托夫。这样一来,经过普希金、果戈理的创作实践和别林斯基在理论上的阐释,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到19世纪40年代已经完全获胜,并于19世纪50、60年代进入繁荣时期。
俄国文学繁荣的表现是作家众多,名着如林,而且种类齐备。小说如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1859年)、屠格涅夫的《前夜》(1860年)和《父与子》(1862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1864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1869年)。短篇、散文、随笔如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1852年),谢德林的《外省散记》(1856年),剧作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1860年),诗歌如涅克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1863~1877年)等。在理论方面,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着名论点,其论文《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1885年)对唯物主义美学作了重大贡献。
屠格涅夫的出现是繁荣时期的标志。他在写出了“多余人”形象罗亭(同名小说,1856年)、拉夫烈茨基(《贵族之家》,1960年)之后,迅速转向“新人”形象的创作,开了这个形象系列的先河。所谓“新人”指的是平民知识分子,即“自由民主资产阶级的受过教育的代表,他们不是贵族,而是官吏、小市民、商人、农民。”而此前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同名小说)几乎已是“多余人”形象的尾声。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接着提供了一批“新人”的形象。此时,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的《大雷雨》等剧作和涅克拉索夫(1821~1898)的《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分别在戏剧和诗歌方面拓宽了文艺表现生活的范围。前者将商人、演员、教师、店员、侍役等中下层人物搬上了舞台,后者则把农民、小知识分子引进了文学。
揭开俄国历代名人神秘的面纱
沙皇彼得大帝
政治领域俄国最杰出的人物,他强硬地推行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列强国的主要因素。1682年被立为沙皇,但实权掌握在他姐姐索菲亚手里。1689年平定索菲亚发动的宫廷政变,亲自执政,称彼得一世。1697年随“高级使团”出国到西欧考察,回国后进行全面改革,力图改变俄国落后状况。同时,为了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同瑞典进行长达二十一年的“北方战争”,于1721年击败瑞典。同年为俄罗斯帝国皇帝,是俄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帝王。
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女皇,德国人,14岁随母亲来到俄国,在一场政治婚姻中嫁给了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的外甥彼得,并皈依俄国东正教,成为俄国王位的继承人。在俄国历史上,叶卡捷琳娜女皇与彼得大帝齐名,这位俄国女皇,原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给俄皇彼得三世。1762年参加宫廷政变,登上皇位。她对外两次同土耳其作战,三次参加瓜分波兰,把克里木汗国并入俄国,打通黑海出海口,她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俄罗斯帝国。
文坛巨匠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普希金享年38岁
百科全书版的罗蒙诺索夫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765)。俄国化学家,哲学家。由于他在俄国科学史上的诸多贡献,特别是质量守恒定律和对俄罗斯语法的系统编辑,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罗蒙诺索夫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在物理、化学、天文、地质、仪器制造、哲学和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莫斯科大学的奠基人。
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被称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二战杰出英雄朱可夫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公历1896年12月2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他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
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ДмнтрийИвановичМендеев1834—1907) 俄国化学家。1859年,他以访问学者身份到法国和德国工作,曾参加卡尔斯鲁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1865年获博士学位并晋升教授。以后,他曾一度出任俄国度量衡局局长。门捷列夫一生在化学上的贡献甚多,最主要的贡献是发现元素周期律。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Vladimir Ilich Lenin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是俄国共产主义革命政治家,马恩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和伟大领袖,并亲自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成为苏联第一位***。他被美国《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新世纪双头鹰崛起推动人普京
弗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Putin)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普京精通德语,喜爱运动性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普京没有辜负叶利钦的重托,在短短的四年中,用政绩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用之人”。俄罗斯经济从2000年开始全面复兴。
俄罗斯学前教育的途径有
俄罗斯学前教育的途径有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特殊活动、交往活动、自由活动。
:
俄罗斯在接受东正教(公元988年)之前,基本以家庭教育为主,培养农工、手工匠人、武士和术士。公元9世纪下半叶,来自保加利亚的传教士基里尔兄弟
在希腊字母基础上创制斯拉夫字母,开始翻译希腊文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从988年到13世纪中叶,俄罗斯基本上创立了初级教育,政府与教会兴办了各类学校。此后,由于蒙古鞑靼人的入侵,教育活动几近中断。
1632年,政府开始兴办学校。17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创办了一批希腊-拉丁文学校。1679年创办了第一所大学—斯拉夫-希腊-拉丁文学院。1714年彼得一世下令设立新式学校。1725年设立圣彼得堡科学院,
附设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1755年,学者米罗蒙诺索夫(1711-1766)倡议设立莫斯科大学。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俄罗斯基本上建立了欧式教育体系。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俄罗斯教育体系包括初等教育、妇女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机构。20世纪初,俄国有16所综合大学(1916年)。
教育基本面对贵族和神职人员的后代。全国约有70%的男子和90%的女子是文盲。许多少数民族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48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大力扫除文盲,兴办学校。到1934年,苏联实行4年制全民义务教育;1956年起实行7年制义务教育;1959年起实行8年制义务教育;从1976年起全面推行义务中等教育。
到20世纪80年代末,居民识字率接近100%。苏联时期建成了全国统一、学科门类齐全、水平较高的国民教育体系,基本满足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第三世界国家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颁布了《教育法》(1996年1月修订)和《高等职业以及大学后续职业教育法》(1996年8月),教育机构的法律地位重新界定,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获得了办学自主权和学术自由,教育机构的设立采用注册制,除了军事院校和少年犯学校外,国内外组织、机构、个人均可兴办教育机构。政府通过办学许可证和专业课程认证制度对各级各类学校实行管理。
国外着名科学家
(1)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他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即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对数论作了许多研究,将自然数区分为奇数、偶数、素数、完全数、平方数、三角数和五角数等。在几何学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证明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的论断,研究了黄金分割,发现了正五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做法,还证明了正多面体只有五种。
(2)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是古希腊着名数学家,被称为“几何之父”。他最着名的着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他的工作的重大意义在于把前人的数学成果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以严密的演绎逻辑,把建立在一些公理之上的初等几何学知识构建成一个严整的体系。
(3)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他正确地推导出了球体、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抛物线所围成的面积和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着名的是求阿基米德螺线所围面积的方法。阿基米德还是微积分的奠基人。他系统并严格地证明了杠杆定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他写出了《论球和圆柱》《圆的度量》《抛物线求积》等数学着作,还有《论图形的平衡》《论浮体》《论杠杆》《原理》等力学着作。
(4)哥白尼
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进行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这冲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教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引起了自然科学的一场大革命。他还着有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
(5)伽利略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者。伽利略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了证实和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他制成了倍率为33的望远镜,并用来观察日月星辰。他还着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等。
(6)开普勒
开普勒是德国天文学家,行星运动定律的创立者。开普勒经过大量计算,编制成《鲁道夫星表》,表中列出了1005颗恒星的位置。直到18世纪中叶,《鲁道夫星表》仍然被天文学家和航海家们视为珍宝,开普勒的主要着作有《宇宙的秘密》《光学》和《稀奇的1631年天象》等。
(7)波义耳
波义耳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哲学、神学等领域都颇有研究。在《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他明确地阐述元素的定义应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同时他在研究磷、磷化物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8)惠更斯
惠更斯是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1655年用新望远镜发现了土卫六(土星最大的一颗卫星),从此闻名于世。他还发现了土星光环,分辨出了猎户座大星云所包含的一些恒星。在物理学方面,惠更斯还研究过单摆的振动,创立了光的波动学,在建立向心力概念和极光研究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9)胡克
胡克是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胡克定律是胡克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弹性力学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胡克支持光的波动学说,并进一步提出了光波是横波的概念。胡克曾经设计了一架大型的“气候钟”,可以测量和记录风力、风向、温度、压强、湿度和降雨量等。着有《显微制图》。
(10)牛顿
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他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学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11)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是德国重要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和牛顿同为微积分的创建人。莱布尼茨制造了一个能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的计算机,系统地提出了二进制的运算法则。同时,他第一个提出能量守恒是一个普通的物理原理,充分地证明了“永动机是不可能”的观点。
(12)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物理学家、发明家、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他第一次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有新式火炉、避雷针、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
(13)罗蒙诺索夫
罗蒙诺索夫是俄国化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和诗人。由于他在俄国科学史上的诸多贡献,特别是质量守恒定律和对俄罗斯语法的系统编辑,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
(14)卡文迪许
卡文迪许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研究了空气的组成,确定了水的成分,还发现了硝酸。他发现一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这就是后来库仑定律内容的一部分。电势的概念也是卡文迪许首先提出的,他还提出了导体上的电势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关系。在物理学上他最主要的成就是通过扭秤实验验证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确定了引力常数和地球平均密度。
(15)库仑
库仑是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1785~1789年间,用扭秤测量静电力和磁力,导出着名的库仑定律。库仑定律使电磁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是电磁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779年根据对摩擦力进行的分析,库仑提出有关润滑剂的科学理论,还曾设计出一种水下作业法,类似现代的沉箱。
(16)瓦特
瓦特是英国着名的发明家,制造了从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蒸汽机,英国政府授予瓦特制造蒸汽机的专利证书。他将毕生精力都用于蒸汽机的研究,对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17)拉瓦锡
拉瓦锡是法国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化学中的运用。他为后人留下的杰作是《化学概要》。
(18)伏打
伏打是意大利物理学家。1774年发明了起电盘,这是靠静电感应原理提供电的装置。伏打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伏打电堆,这一发明,使得科学家可以用比较大的持续电流来进行各种电学研究,促使电学研究有巨大的进展。1787年发明了灵敏的麦秸静电计,1776年发现沼气,他还发明了气体燃化计等。
(19)拉普拉斯
拉普拉斯是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天体力学的主要奠基人,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之一,分析概率论的创始人,还是应用数学的先驱。拉普拉斯用数学方法证明了行星的轨道大小只有周期性变化,这就是着名的拉普拉斯定理。着名着作有《天体力学》《宇宙体系论》和《概率分析理论》。他因研究太阳系稳定性的动力学问题被誉为“法国的牛顿”和“天体力学之父”。
(20)富尔顿
富尔顿是美国着名工程师。1807年,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轮船“克莱蒙特”号,是世界上轮船的首创者,为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1)道尔顿
道尔顿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提出了原子论,最先从事测定原子量工作,发现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分压定律。他还是首位发现色盲现象的科学家。着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气象观测与研究》等。
(22)托马斯·杨
托马斯·杨是英国物理学家、医生、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之一。他做了着名的杨氏干涉实验,为波动光学的复兴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是物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他用自己创建的干涉原理解释牛顿环的成因和薄膜的彩色,并第一个测定了七种颜色的光的波长,从而完全确认了光的周期性,为光的波动理论找到了又一个强有力的证据。1793年他提出人眼是靠调节眼球的晶状体的曲率达到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的观点。
(23)安培
安培是法国物理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着,对数学和化学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1827年,安培将他的电磁现象的研究综合在《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这是电磁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论着,对以后电磁学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24)奥斯特
奥斯特是丹麦物理学家。1812年,他最先提出了光与电磁之间具有联系的思想。1820年4月,他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即电流的磁效应。1820年7月21日以《关于磁针上电冲突作用的实验》为题发表了他的发现,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
(25)法拉第
法拉第是英国着名物理学家、化学家。首创金相分析方法,采用低温加压方法,液化了氯化氢、硫化氢、氯等,并于1825年发现苯。1831年,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1833~1834年发现了电解定律,开创了电化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
(26)卡诺
卡诺是法国物理学家、军事工程师。1824年,他发表了名着《论火的动力和能用其为动力的机器》。卡诺出色地运用了理想模型的研究方法,精心构思了理想化的热机——卡诺可逆热机(后称卡诺热机),提出了作为热力学重要理论基础的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从理论上解决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根本途径。
(27)亨利
亨利是美国物理学家,其最大的贡献是在1832年发现了自感现象。1842年,亨利在实验室里安装了一个火花隙装置,这个实现了无线电波传播的实验虽然比赫兹的实验早了40多年,但是当时的人们,包括亨利自己在内,还没有认识到这个实验的重要意义。
(28)施莱登
施莱登是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始人之一。施莱登认为在任何植物体中,细胞是结构的基本成分,低等植物由单个细胞构成,高等植物则由许多细胞组成。施莱登也认识到细胞核的重要性,并观察到细胞核与细胞分裂有关。他是首先接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德国生物学家之一。1838年,施莱登提出了一个关于细胞的生命特征、细胞的生理过程以及细胞的生理地位的理论,它标志着较为系统的细胞学说的建立。
(29)达尔文
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他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变化的。
(30)施旺
施旺是德国生理学家,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之一,普遍被认为是现代组织学(研究动植物组织结构)的创始人。1836年在他进行的腐败和发酵实验中意外发现了发酵必须有酵母菌的参与,同年他还发现了消化酶。施旺最重要的着作是《显微镜研究》,即《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1)贝尔纳
贝尔纳是法国生理学家、实验医学奠基人之一。他对生理学及医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发现胰液能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肝脏的糖原具有合成功能,血管运动神经能调节血液供应,他还发现了箭毒、一氧化碳以及其他毒性物质的作用性质等。他所着《实验医学研究导论》一书奠定了现代实验生理学的方法论基础,被认为是生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2)焦耳
焦耳是英国物理学家,总结出焦耳—楞次定律,测出了热功当量值。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热力学、电方面作的突出贡献,把能量或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
(33)孟德尔
孟德尔是奥地利遗传学家,是“现代遗传学之父”,遗传学的奠基人。他从1856年至1864年进行豌豆杂交试验,1865年提出了遗传定律。
(34)巴斯德
巴斯德是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他认为发酵就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控制它们的生活条件是酿酒的关键环节。他发明了消灭乳酸杆菌的“巴氏消毒法”,这个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巴斯德一生发明很多,对生物科学和医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35)克劳修斯
克劳修斯是德国物理学家,热力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克劳修斯最着名的成就是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1850年,他得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陈述;1854年,克劳修斯提出了熵的概念;1857年提出了气体分子绕本身转动的假说;1858年,克劳修斯通过研究,推导出了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公式。
(36)开尔文
开尔文是英国卓越的物理学家、发明家。他是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848年创立了热力学温标。1851年,他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1852年,他与焦耳发现了焦耳——汤姆逊效应,这一发现成为获得低温的主要方法之一,广泛地应用到低温技术中。1856年,他预言了一种新的温差电效应。1875年,他预言了城市将采用电力照明,1879年,他又提出了远距离输电的可能性。1881年,他对电动机进行了改造。
(37)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种理论预言后来得到了充分的实验验证。
(38)诺贝尔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的创立人。他在应用化学方面有突出贡献。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项,其中仅炸药就达129项。
(39)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是俄国化学家。他在1869年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着有《化学原理》一书。
(40)玻尔兹曼
玻尔兹曼是奥地利物理学家,统计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发展了麦克斯韦的分子运动学说,把物理体系的熵和概率联系起来,阐明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性质,并引出能量均分理论(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定律)。他最先把热力学原理应用于辐射,导出热辐射定律。
(41)伦琴
伦琴是德国物理学家。对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释电和压电现象、光自转、光与电的关系、物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他发现了x射线,获得了19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42)爱迪生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发明大王”。他一生约有2000项创造发明,包括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等,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3)赫兹
赫兹是德国物理学家,经典电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他为无线电、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途径。1889年,赫兹明确地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
(44)齐奥尔科夫斯基
齐奥尔科夫斯基是俄国科学家,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为“火箭之父”。《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阐述了火箭飞行理论,首创液体燃料火箭的设想和原理图,他说明了火箭在星际空间飞行和从地面起飞的条件。1929年他提出多级火箭的结构。他还写了许多科普、科幻着作,《宇宙的召唤》和《在地球之外》是他的代表作。
(45)摩尔根
摩尔根是美国的胚胎学家、遗传学家。他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是现代实验生物学的奠基人。1933年,摩尔根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46)普朗克
普朗克是德国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普朗克的伟大成就是创立了量子理论,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1900年,普朗克推导出了黑体辐射公式。
(47)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耳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是证明放射性镭元素的存在并把它分离出来。
(48)卢瑟福
卢瑟福是英国物理学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他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人工核反应的实现是卢瑟福的另一项重大贡献。
(49)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举世闻名的美籍犹太裔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有很大的影响。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50)魏格纳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他于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大陆漂移说。
(51)玻尔
玻尔是丹麦物理学家,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建立了原子的量子论,首次为人类打开了认识原子结构的大门,为近代物理研究开辟了道路。
(52)哈勃
哈勃是美国天文学家,是研究现代宇宙理论最着名的人物之一。他发现了银河系外星系的存在及宇宙在不断膨胀,是银河外天文学的奠基人和提供宇宙膨胀实例证据的第一人。
(53)霍金
霍金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宇宙之王”。霍金曾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着名的奇性定理,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着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代表作品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
关于“罗蒙洛索夫对俄国教育做了哪些贡献?”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1908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