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是那本?)
-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
网上有关“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是那本?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诺贝尔文学奖应该就是他最大的文学成就了,他的作品一般都是融合了民间的传说和历史,所以作品中总是幻想和现实随意转换,给人构建了一个瑰丽的阅读感受。
莫言的作品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多视角。很多作品都是单一视角的,所以读者的思路也会跟着作者走,或者就是上帝视角,这样又没参与感。但是莫言先生的作品却不是,他经常是几个视角并行的,不同的视角就给出了不同的思考角度,这样让本来比较平稳发展的故事就充满许多戏剧性。莫言先生的代表作《丰乳肥臀》就是这样,出了主人公上官金童,还有旁观者视角,这样将故事更完整得呈现在大家面前。
其次,莫言先生的作品语言机具穿透力,雅俗共赏,他总是用最精准的词来描述当时的场景,即使大家看来这个词有些粗鄙,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就是最合适的。书面语和口语表达有不同的地方,但是在莫言先生的笔下,他们就可以神奇得达到共生,让人不用惊叹其用词老辣。
同时,莫言先生作品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擅长用修辞手法,特别是通感手法。通感手法说白了,就是一种感觉达到极限,和另外一种感觉达到了和谐。但是这在作品中,要让观众也感受到这种和谐是非常难的,毕竟每个人的感受阈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莫言先生却是精于此道,例如形容婴儿叫的很响,有种臭豆腐的感觉。这就是从听觉延伸到了嗅觉甚至味觉,读者瞬间也能感受到他想要表达的情感。小孩子的叫声,特别是很响的叫声,其实让人会觉得有些刺耳的,就像臭豆腐的臭味一样,但是因为是喜欢的小孩子,所以回味起来,还是很香的。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是那本?
初闻莫言获诺贝尔奖文学奖的消息,我不太以为然。首先,我觉得莫言不是当下中国最具实力的作家,如作家赵瑜在微博上所说:“莫言老师,论思想和智慧不如韩少功;论激情和某种情结不如张承志;论对抗体制和现实关照不如阎连科;论人性通透和大师范不如刘震云;论小说长度和诗意不如张炜;论打磨语言和叙述技巧不如格非;论内敛和反思不如史铁生;论语言的中国属性和勤奋不如贾平凹;论……”其次,我认为莫言的言行缺乏对现实的关怀和批判,这样一个莫言的莫言如何配得上“最光荣”的诺贝尔文学奖呢。也许有人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为了寻找更有力的批评靶子,我决定也赶赶时髦,“拜读”下莫言的代表作。虽然莫言是俺山东老乡,可以前俺没给他面子,只读过他的《檀香刑》,如今看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面子上,俺一口气读了他的三部代表作——《丰乳丰臀》、《生死疲劳》、《蛙》。“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我渐渐认识到自己观点的肤浅和莫言作品的高深,单纯就作品而言,莫言获奖很大程度上的确实至名归。“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这是莫言获诺奖的理由。魔幻只是表面,笔者认为,莫言作品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它的现实主义。莫言坦言自己在生活中是个懦弱、胆怯的人,打出租车都要给司机递烟,因此他在现实中莫言慎言,而将对现实的关怀和批判倾注到了作品里。《檀香刑》对暴力的赤裸揭露,《丰乳丰臀》对母亲的高声歌颂,《生死疲劳》对苦难的反复泣诉,《蛙》对计划生育的沉痛反思,都鞭辟入里丰富多彩,既感人肺腑又引人深思。在笔者的“阅历”里,莫言作品对现实的关怀之情和批判之勇在当今中国作家中如果称不上是“最”,但至少也是“最之一”。而且,不仅主题明确深刻,莫言的这些作品内容也气象恢弘,面向宽广,时间悠长(如《生死疲劳》从1950年写到了1998年、从阴曹写到了阳间、从五畜写到了众人),都可称得上是“史诗巨制”。语言风格上,莫言的这几部作品一直在求新求变。《檀香刑》的绚烂、《丰乳丰臀》的丰饶、《生死疲劳》的奇异、《蛙》的平实,正应了苏轼所言的:“凡文字,少小时须会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莫言作品语言风格的变化,也反映了莫言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丰富深刻,他和他的作品一起越来越成熟。除了作品内容和语言上的实力外,不能否认,莫言之所以获得诺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张艺谋执导的他的作品《红高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对莫言作品的推崇、莫言作品的民族特色及在瑞典的流行等。无论如何,莫言获诺奖,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在当今中国,像莫言一样具有实力的作家不止他一位,但像莫言一样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作家却很少,也因此近些年来中国再拿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几无可能。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是什么
莫言是凭借《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1992年,莫言作品的第一部英译本中短篇小说集《爆炸》(Explosionsandotherstories)在美国出版,由JaniceWickeri和DuncanHewitt翻译。美国重量级文学评论杂志《WorldLiteratureToday》评价说:“有如福克纳,莫言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想象力鲜活丰富、圆满自足的世界。”
1993年,由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英译本在欧美出版,引起热烈回响,被《WorldLiteratureToday》评选为“1993年全球最佳小说”。《纽约时报》评论说:“通过《红高粱》这部小说,莫言把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全书由四封长信和一个剧本构成,属于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同时极富有萨特式样的荒诞派色彩,融合了诙谐、戏谑、调侃、反讽、嬉闹、灵魂独白、戏中戏等文体风格。全书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结尾以一个“九幕话剧”《蛙》结束故事,新颖奇特,并且这个话剧的内容也是对前面的故事情节的有力补充,通过几个场景来对那个时代的控诉与批判,引人入胜。
这部小说一反莫言作品语言不加节制的特点,语言干干净净,很少旁枝逸出。小说写作匠心独运:写信式的讲述不仅方便了作者的写作,也接近了时空的距离以及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话剧则是对信件部分另一种角度的重新叙述和有效补充,它把莫言对生命的敬畏与膜拜情结向更纵深处推进,整部小说也因之更加富有意味和张力。
原文: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翻译:
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 2014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百度百科——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是什么
原文: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翻译:
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 2014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为什么能获诺贝尔文学奖
初闻莫言获诺贝尔奖文学奖的消息,我不太以为然。首先,我觉得莫言不是当下中国最具实力的作家,如作家赵瑜在微博上所说:“莫言老师,论思想和智慧不如韩少功;论激情和某种情结不如张承志;论对抗体制和现实关照不如阎连科;论人性通透和大师范不如刘震云;论小说长度和诗意不如张炜;论打磨语言和叙述技巧不如格非;论内敛和反思不如史铁生;论语言的中国属性和勤奋不如贾平凹;论……”其次,我认为莫言的言行缺乏对现实的关怀和批判,这样一个莫言的莫言如何配得上“最光荣”的诺贝尔文学奖呢。也许有人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为了寻找更有力的批评靶子,我决定也赶赶时髦,“拜读”下莫言的代表作。虽然莫言是俺山东老乡,可以前俺没给他面子,只读过他的《檀香刑》,如今看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面子上,俺一口气读了他的三部代表作——《丰乳丰臀》、《生死疲劳》、《蛙》。“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我渐渐认识到自己观点的肤浅和莫言作品的高深,单纯就作品而言,莫言获奖很大程度上的确实至名归。“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这是莫言获诺奖的理由。魔幻只是表面,笔者认为,莫言作品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它的现实主义。莫言坦言自己在生活中是个懦弱、胆怯的人,打出租车都要给司机递烟,因此他在现实中莫言慎言,而将对现实的关怀和批判倾注到了作品里。《檀香刑》对暴力的赤裸揭露,《丰乳丰臀》对母亲的高声歌颂,《生死疲劳》对苦难的反复泣诉,《蛙》对计划生育的沉痛反思,都鞭辟入里丰富多彩,既感人肺腑又引人深思。在笔者的“阅历”里,莫言作品对现实的关怀之情和批判之勇在当今中国作家中如果称不上是“最”,但至少也是“最之一”。而且,不仅主题明确深刻,莫言的这些作品内容也气象恢弘,面向宽广,时间悠长(如《生死疲劳》从1950年写到了1998年、从阴曹写到了阳间、从五畜写到了众人),都可称得上是“史诗巨制”。语言风格上,莫言的这几部作品一直在求新求变。《檀香刑》的绚烂、《丰乳丰臀》的丰饶、《生死疲劳》的奇异、《蛙》的平实,正应了苏轼所言的:“凡文字,少小时须会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莫言作品语言风格的变化,也反映了莫言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丰富深刻,他和他的作品一起越来越成熟。除了作品内容和语言上的实力外,不能否认,莫言之所以获得诺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张艺谋执导的他的作品《红高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对莫言作品的推崇、莫言作品的民族特色及在瑞典的流行等。无论如何,莫言获诺奖,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在当今中国,像莫言一样具有实力的作家不止他一位,但像莫言一样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作家却很少,也因此近些年来中国再拿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几无可能。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jndzxx.com//zhishi/2093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 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 风无纤埃,雨无微津
-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